他们的汽车撤出二手车市场,
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家。于是,高质量汽车被低质量汽车排挤到市场之
外,市场上留下的只有低质量汽车。也就是说,高质量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
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演绎的最后结果是:市场成了破烂车的展览馆,
极端的情况是一辆车都不成jiāo。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买家是否愿意,他只能
将质量较低的二手车开回家。
2训I
信息不对称;墨的不如卖的精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市场。或者价格机制并没有
带来帕累托最优,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率。因为平常人们都是选择好的,而这
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想买好车的人没有买到好车,想卖好车的人没有出售好
车。所以这种现象又被称为逆向选择。
上面的这个例子尽管简单,但给出了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
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因为有买
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市场“看不见的手”并没有实现将好车从卖主手里
转移到需要的买主手中。市场调节下供给和需求是总能在一定价位上满足买
卖双方的意愿的理论失灵了。
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
品.也就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传统市场的竞争机
制导出的结论是:“良币驱逐劣币”或“优胜劣汰”;可是,信息不对称导出
的是相反的结论:“劣币驱逐良币”或“劣胜优汰”。
从上述分析还可以看出,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有关,较高的价格诱导出较
高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导致较低的质量。逆向选择使得市场上出现价格“决
定”质量的现象。由于买者无法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信息,这就为卖家通过
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从而争取低价格提供了可能,因而出现低价格导致
低质量的现象。
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逆向选择的根源。由于信息不对称在
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最基本事实,因而二手车市场模型具有普遍经济学分析
价值。
只许佳人独自知
博弈模型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博奔双方都有共同知识,也就是他
们所能采用的策略与各种可能发生的结局不仅为自己,也为其竞争对手所知。
但是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很多情况下,局中人事实上不可能清楚关于对手决
策的所有信息。有时更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
在博弈中,往往会出现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的情况.这种信
z厶。I
减
i越譬掣
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正是因为私有信息的存在,才会出现“信
息不对称”。要理解私有信息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一首禅宗开悟诗说起。
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克勤禀赋聪异,曾经参访
过许多著名掸师,后来投到五祖法演的门下。数年之间精进不懈,时有所悟,
并且将自己所写的诗偈呈法演印证,但师父却始终认为克勤还没有见到自xìng。
后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提刑大人,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
演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