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策略,而且从个人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动机来看,做出这种选择几乎
不可能。
在巴以冲突中阿拉伯国家态度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上述情形
I108
猎鹿博奔:走上集体优化之路
的窗口。
首先,埃及人采取了第二种策略组合。在他们看来.当时的情况下,选
择与以色列人合作肘其自身利益而言无疑是最优的策略.他们能够获得相关
国家所不能获得的额外收益。于是,当时的埃及领导人萨达特采取了一种把
车国国家利益置于阿拉伯世界整体利益基础之上的新思维,单方面与以色列
达成了和解。
其次,在埃及采取了单独与以色列和解的行动之后,18个阿拉伯国家的
外长在巴格达集会,共同协议切断同埃及的外jiāo和经济关系。他们的协议也
得到了巴解组织的赞成。协议要求各国立即召回驻埃及的大使.在一个月之
内完全切断外jiāo关系,停止所有经济援助,并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
但是这样的协议无法阻止效仿埃及的行为在阿拉伯世界蔓延.其他阿拉
伯国家为了避免自己获得最坏的结果,也先后开始了与以色列的和谈。他们
的这些个体行为造成了集体背叛的恶果,最终的结果便是他们非但没有获得
预想之中的最大收益,反而使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同时,这种行为成
为对巴勒斯坦民族利益的最大损害,加剧了巴以冲突恶化的趋势并使危机久
拖不决。
综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对萨达特“和平主
义行动”之毁誉参半是符合历史逻辑的。也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阿拉
伯国家整体合作,即采取四种博弈策略中的第一种策略,对解决冲突是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的。
猎人的帕累托效率
有一个在犹太人中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但是
在分配问题上,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弦子负责切
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最后,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
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第一个孩子回到家。把半个橙子的皮剥
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ròu放到果汁机上榨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却把
半个橙子的果ròu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做
0q1
翩Ⅵ掣鲨型
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一半.获得看似
公平的分配,但是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没有能够物尽其用。这说明.他们
事先并来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没有事先申
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
并未达到最大化。
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橙子”也是这样被分配和消耗掉的。人们争持不
下并且由此造成两败俱伤的根本愿因之一,就在于各方的行动策略都是相互
独立的。由于缺乏协调而失去了很多共赢机会。
如果我们试想,两个孩子充分jiāo流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种解决方案。
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想办法将皮和果ròu分开,一个拿到果ròu去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