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取了明智的妥协策略,也将报价提高了10美分,它既不

    敢也不愿激怒《纽约邮报》,再者涨价对它来讲也并不吃亏。

    从博奔双方的支付情况来看,这也正是双方的优势策略下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这些例子归纳为一个指导同时行动的博弈的法则,即:假如

    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不要考虑你的对手会怎么做。假如你没有一个

    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就假定他会采用这个优势策珞,相应选择你

    自己最好的做法。

    东晋时,桓玄执掌朝权后,任命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受令,而在

    暗中扩展势力。刘裕平桓玄之乱后控扼东晋朝政,任命卢循为广州刺史,卢

    循的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

    义熙六年(410年)春.卢循和徐道覆趁刘裕北伐南燕,后方空虚之机.

    实施北征。他们率军在始兴会合,然后分东西二路北上.进入湘州(治今长

    沙)与江州(治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诸郡.一路势如破竹,声威大震。

    徐道覆力主东进,卢循犹豫数日才勉强同意,遂自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

    进抵淮口(今江苏南京西北秦淮河口).逼近兵力不过数千的建康。

    刘裕闻讯自北伐前线急返京师,部署防卫。来到长江边,刘裕对各位将

    领说:“贼兵如果从新亭直接挺进.那么他们的锋芒就不可阻挡,应该暂且回

    避一下,是胜是负也就不可推测了。如果他们回到西岸去停泊.这就可以一

    战擒之了:”

    徐道覆建议从新亭进军白石,然后烧掉战船登陆。分几路进攻刘裕。卢

    循打算采取尽可能保险的策略,对徐道覆说:“根据敌军的慌乱程度来看.他

    们自会在几天内崩溃散乱。现在,决定胜负也就是一个早上的事,一味凭侥

    幸在战场上投机取利,既不是一定能战胜敌人的办法.又会损兵折将.不如

    接兵不动。”

    刘裕登上石头城,遥望卢循的部队。最初看见他们向新亭方向移动.刘

    裕脸色稍变,恐怕卢循发动突然袭击。后来他看见敌军船只回到蔡州停泊下

    来.马上调动各路军队转移集中,砍伐树木在石头城和秦淮河口等地全部立

    起栅栏。同时命人尽快整修越城.兴筑查浦、yào园、廷尉三座堡垒,振兵在

    那里把守。结果,卢循兵临建康近两月,兵疲粮乏,被迫于七月初退还寻阳.

    最后兵败投水自杀。

    卢循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应该受到对方状态的影响,而应一鼓作气,

    渡过长江。这是他的最优策略。作为进攻的一方.无论对方是已经调集了人

    马还是没有调来人马,他的策略都可以保证自己的锐气不被挫伤.并且制造

    最大的压力。

    陆逊为什么回兵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在相继出招的动态博弈中,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都

    必须基于对另一方策略的预测。可是在现实世界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并非

    两个,这时候.除了预测对手的行动之外,还必须对第三方的策略有清醒的

    估计。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战败了

    蜀军,然后率数万大军追击。吴军一直追到鱼腹浦,忽见前面的一个乱石堆

    挡住去路.一阵杀气冲天而起.可是却不见一兵一卒。陆逊询问当地的人,

    一位老者告诉他们:“这里叫鱼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