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ìng的现实社会里有这样或那样缺陷.但相对以德报怨和以怨报怨来说,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相对优势的策略。

    输掉战役赢战争

    千百年来,楚汉相争一直是中国人回昧无穷的历史片断。自司马迁的《史

    记》把项羽描绘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以后,历代文人墨客往往崇敬

    出身将门的项羽.而嘲贬出身平民的刘邦,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的诗句更是把这种祟仰推到了极致。

    抛开这些感xìng的评价,很多人也会对项羽兵败感到十分奇怪。项羽从起

    兵到失败丧生历时七年,多是战绩辉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身七十余

    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最后却一战而全军溃敬.到底是为什么呢?项羽

    最后自叹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实也说明他正是带着上面这个疑

    问死去的。

    项羽于公元前209年与其叔项粱在江东聚集“八千子弟”造反,在随后

    的反抗秦国的大战中.显示出无人能敌的强大战斗力,被各派割据武装推为

    霸主。公元前206年义军占咸阳灭秦.项羽将刘邦打发到偏僻的汉中。自己

    也离开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关中而东返彭城(徐州)立都。随后.刘邦暗度陈

    仓夺取了关中,接着东袭彭城。项羽即刻回兵打败汉军。随后三年的楚汉战

    《飘

    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争呈持久形态。项羽屡战屡胜,汉军屡战屡败,然而项羽却于公元前202年

    在垓下一败而溃。

    力拨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败给文不知诗书、武不能阵战的刘邦,很多人都

    归咎于偶然失手或一念之差,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浅薄的认识。事实上。项败

    刘胜恰恰说明.在任何一场战争中,只有战略的胜利者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是真正的胜利者。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博弈论的研究得到证实。爱克斯罗德通过

    数学化和计算机化的方法研究如何突破囚徒困境,在数学上的证明无疑是令

    人信服的。他在计算机模拟中得出的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总分最高的人在

    每次博弈中都没有拿到最高分。

    这就像刘邦.每次战役都没有能战胜对手,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实力

    日益增强。相反.项羽能够从每一场战役中获得一些胜利.但是实力却愈战

    愈衰。最后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这种强弱对比的转化是如何发生的

    呢?

    项羽起兵后.一直以起兵时的“八千子弟”为骨干。史学家曾考证这批

    江东首义者的出身,发现多是些流浪、乞盗的江湖不逞之徒,虽然勇武好斗

    却破坏xìng极强。他们纵横天下时。战斗力虽胜过诸侯之兵,却有焚杀劫掠恶

    习。项羽正是在这批人簇拥下,制造了坑杀秦军降卒、攻城后焚烧洗劫一类

    暴行。项羽在关中不敢久留,是因当地百姓对他恨之人骨。相反,初到关中

    便“约法三章”的刘邦却赢得了威望。

    第二个原因又是与第一点相联系的,那就是稳固的根据地。刘邦每次兵

    败后都能恢复元气,关键是有关中作为后方,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粮食和补充

    兵员。战胜之际论功行赏时,刘邦把“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

    列为三大功臣之首。项羽却从不注重建设后方,主要靠兵威四处索粮掠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