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猴子屹到了香蕉,但大多数猴子被淋湿了。

    这个过程重复着,猴子们发现.吃到香蕉的猴子是少数,而其余的大多

    数猴子都被淋湿。于是,每当有猴子去取香蕉,就有其他的猴子主动地去撕

    咬那个猴子。久而久之,猴子们产生了默契,再也没有猴子敢去取香蕉了。

    在这个故事里,猴子问产生了“道德”。猴子们认为取香蕉的后果对其

    他猴子不利,因而取香蕉是“不道德的”,它们便会主动地惩罚“不道德的”

    猴子。

    与法律一样,道德也是对某些不合作行动的惩罚机制。这种机制的出现

    使得人类从囚徒困境中走出来。道德感自然地使得人们对不道德的或不正义

    的行为谴责或者对不道德的人采取不合作,从而使得不道德的人遭受损失。

    这样,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只要社会形成了道德或不道

    德、正义或非正义的观念,就自动对行为产生了调节作用。

    但是在日常生活的jiāo际中,单纯依靠对手的道德自律来达成合作是不

    保险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道德因素的考虑,对博弈策略进

    行相应的调整.把jiāo际变成长期的、多边的,从而形成诚实守信的动力与

    压力。

    l 5。

    假装不知道有尽头

    《笑林广记》中记载这样一则笑话。

    有一个人去理发铺剃头,剃头匠给他剃得撮草率。剃完后,这人却付给

    剃头匠双倍的钱,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这人又来理发铺

    剃头。剃头匠还记得他上次多付了钱,觉得此人阔绰大方,为讨其欢心,多

    赚点钱,便竭力上心,周到细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剃完后.这人便起身

    付钱,反而少给了许多钱。剃头匠不愿意,说:“上次我为您剃头,剃得很草

    率.您尚且给了我很多钱;今天我格外用心,为何反而少付钱呢?”这人不

    慌不忙地解释道:“今天的剃头钱,上次我已经付给体了;今天给你的钱,正

    是上次的剃头费。”说着大笑而去。

    这个故事说明,有限次的囚徒困境.情况不同于无限次的囚徒困境的重

    复博彝。当临近博弈的终点时,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可能xìng加大。即使参与人

    以前的所有策略均为合作策略,如果被告知下一次博奔是最后一次,那么肯

    定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当合作关系存在某种自然而然的缚点时,博弈反复进行的次数是一定的。

    运用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再也没有机会可以进

    行惩罚,合作就会告终。但是,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在别人作弊的时候继

    续合作。假如真的有人仍然保持合作,最后他就只能自认倒霉。

    既然没人想倒霉。合作也就无从开始。实际上,无论一个博弈将会持续

    多长时间。只要大家知道终点在哪里,结果就一定是这样。因为从一开始,

    两位参与者就应该向前展望,预计最后一步会是什么。在这最后一步,再也

    没有什么“以后”需要考虑,优势策略就是作弊。这最后一步的结果是一个

    不可避免的结论:既然没有办法影响这个博弈的最后一步,那么,在考虑对

    策的时候,倒数第二步实际上就会成为最后一步。而在这一步.作弊再次成

    为优势策略。理由是,位于倒数第二的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