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谁做得

    过分.又是谁送他银子。韩一良吞吞吐吐,显出一副不愿意告发别人的样子。

    于是崇桢让他密奏。等了五天,韩一良谁也没有告发。崇祯再次把韩一良和

    一些大臣召来,当面追问。然而韩一良就是不肯点名。崇桢让韩一良点出人

    。9 l

    壤

    莲‰{}:掣一

    名,本来是想如他所请的那样严加惩处,而韩一良最后竞推说风闻有人要送。

    祟祯训斥韩一良前后矛盾,撤了他的职。

    韩一良宁可叫皇帝撤掉自己的官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顶着被治

    罪的风险,硬是不肯告发那些向他送礼行贿的人,他背后必定有强大的支撑

    力量。这是一种什么力量々难道只是怕得罪人?作为给事中,检举起诉和得

    罪人乃是他的分内事。因此,恐怕还是一种外在规则的压力,或者说外在规

    则在其内心中形成的“道德”在起作用,使其坚决不肯背叛向他行贿的人。

    上面这个历史故事讽刺xìng地告诉我们:在现实环境中,确实存在着一些

    道德因素,可以化解个人理xìng与群体理xìng的矛盾,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

    有一群猴子被美在笼子里,从笼子上方垂下一条绳子,绳子末端拴着一

    个香蕉,上端连着一个机关,机关可以开启水源。猴子们发现了香蕉。纷纷

    跳上去够这个香蕉.当猴子够到香蕉时,相连的绳子带动了机关,于是一盆

    水倒了下来,尽管够到香蕉的猴子屹到了香蕉,但大多数猴子被淋湿了。

    这个过程重复着,猴子们发现.吃到香蕉的猴子是少数,而其余的大多

    数猴子都被淋湿。于是,每当有猴子去取香蕉,就有其他的猴子主动地去撕

    咬那个猴子。久而久之,猴子们产生了默契,再也没有猴子敢去取香蕉了。

    在这个故事里,猴子问产生了“道德”。猴子们认为取香蕉的后果对其

    他猴子不利,因而取香蕉是“不道德的”,它们便会主动地惩罚“不道德的”

    猴子。

    与法律一样,道德也是对某些不合作行动的惩罚机制。这种机制的出现

    使得人类从囚徒困境中走出来。道德感自然地使得人们对不道德的或不正义

    的行为谴责或者对不道德的人采取不合作,从而使得不道德的人遭受损失。

    这样,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只要社会形成了道德或不道

    德、正义或非正义的观念,就自动对行为产生了调节作用。

    但是在日常生活的jiāo际中,单纯依靠对手的道德自律来达成合作是不

    保险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道德因素的考虑,对博弈策略进

    行相应的调整.把jiāo际变成长期的、多边的,从而形成诚实守信的动力与

    压力。

    l 5。

    壤

    莲‰{}:掣一

    名,本来是想如他所请的那样严加惩处,而韩一良最后竞推说风闻有人要送。

    祟祯训斥韩一良前后矛盾,撤了他的职。

    韩一良宁可叫皇帝撤掉自己的官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顶着被治

    罪的风险,硬是不肯告发那些向他送礼行贿的人,他背后必定有强大的支撑

    力量。这是一种什么力量々难道只是怕得罪人?作为给事中,检举起诉和得

    罪人乃是他的分内事。因此,恐怕还是一种外在规则的压力,或者说外在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