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囚徒困境”中损失的
策略处于囚徒困境的时候,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好办法能让自己从困境中
逃脱.同时又能获得利益,只能尽量做到自己不受侵害.正是所谓“两害相
权取其轻”。
把对方陷入困境中
博弈模型是生活的浓缩和简化,比如在囚徒困境模型里。两个囚犯都十
分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每一种策略可能得到的结果,因此其
策略选择是可以预知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完全信息的理想模式是无法
实现的,因为存在大量的干扰因素。
囚徒困境:自愿坐牢的嫌疑人
但也正是这些干扰因紊的存在,我们就可以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人为
创造出一种囚徒困境的环境.迫使对方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动。
《战国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作为这种策略的最佳注解。
春秋时楚国杰出的军事家伍子胥.xìng格十分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
勇而多谋。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俱是楚国忠臣。周景王二
十三年(前522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jiāo诸侯.将人为乱”.遂迁怒于太
子太傅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边境上被守关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逃
犯.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伍子胥说:“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
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是因为有人跟楚王说.我有一颗宝珠。楚王一心想得
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
有办法了.只好逃跑。现在你抓住了我,还要把我jiāo给楚王。那我将在楚王
面前说是你夺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球就一定
会先把你杀掉.并且还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
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斥候信以为真.非常恐惧,赶紧把
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终于逃出了楚国。
在被斥候抓住以后.伍子胥是处于一种绝对的劣势地位。要想改善这一
局面,必须采取一个宝宦略。伍子胥的威胁行动,就是抢占先机,宣布自己将
无条件地进行报复、这就使原本同时出招的博弈变成相继出招的博弈.而且
还是伍子胥先行。而这样的选择,显然不是在他和斥候同时出招的博弈里能
够做出的选择。摆脱困境的策略思维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此。伍子胥若是不
宣布进行报复,或者甚至宣布不会进行报复.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在这里.伍子胥是故意利用信息对称,把斥候拉人一种类似囚徒困境的
局面。这个囚徒困境的收益矩阵如表2.2所示。
表2.2 伍子胥与斥候的博弈收益矩阵
‰翟鲨型
从上面的矩阵我们可以看出来,诬陷和释放分别是伍子胥和斥候的严格
优势策略.从博弈论看来,人都是理xìng的,所以斥候一定会选择与伍子胥合
作的策略。
在这里,斥候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是把伍子胥押送给楚王,而伍子胥不
诬陷他吞了珍珠,这样伍于胥就会被杀掉(假定收益为一10).而斥侯可以得
到楚王的奖赏,我们把这种收益假定为8。但是如果伍子胥诬陷他的话,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