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去世使段家家境急转直下,段祺瑞的美好前途也蒙上了yīn影。

    段家开始中落,生活处于贫寒之中,甚至连段祺瑞上私塾的钱也拖欠。

    塾师姓侯,膝下有一女,对段祺瑞很是同情。

    每逢私塾里打“牙祭”时,她总是在段祺瑞碗底埋两块大ròu,段祺瑞心中奇怪,却又不便去问。

    有一天,侯先生的千金倒先发了话,问段祺瑞:“你碗底每回都加添两块ròu,你知道是谁给的吗?”段祺瑞反问道:“是师母给我的?”那姑娘红着脸笑着说:“是我加给你的。”这件事给段祺瑞留下了深刻印象。

    尽管侯先生嫌贫爱富,在段祺瑞欠下膳费时,扣下了段祺瑞的一方旧砚和一张旧书桌,段祺瑞却不在意。

    在他做了总理之后,侯先生去北京找他,他把侯先生接进府中,当做贵宾,备极优待。

    平时,段祺瑞总是一个人进餐,逢年过节才和妻妾儿女一同吃饭,但他却一日三次陪侯先生用餐。

    侯先生离京时,段祺瑞又送钱送衣服,并派人将其房屋翻盖一新。

    在他下野寓居上海时,尽管生活费靠蒋介石每月赠送,段祺瑞仍从这笔钱中分一些寄给侯先生父女。

    段祺瑞在宿迁清军兵营中做了一个小“戈什哈”,即勤务兵。

    两年后,1881年,17岁的段祺瑞徒步2000余里来到山东境内,投靠在威海卫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充职哨书。

    段祺瑞的父亲叫段从文,是粗识文字的农民。

    段祺瑞幼年曾读私塾,因家道贫寒,渐渐念不起了,又不能长久在家呆下去,他的父亲便亲自送段祺瑞到天津投军,入武备学堂。

    段父回乡时,囊中有几十两银子,便买点生丝和布,预备为儿子以后成亲用。

    行到合肥西郊七里塘,天已昏黑,被同行两贩杀害,把他囊中所有物品抢去。

    后来段祺瑞母亲牵次子段祺甫报案缉凶,终于将案犯查获,这是清朝末年的事。

    祸不单行,段祺瑞父亲的坟上尚还没有长满野草,段母也因忧伤过度而撒手西去。

    段祺瑞赶回老家,长歌当哭,安排了母亲的后世和弟妹的生活,然后重返威海卫军营。

    从此,他显得格外冷峻、刚毅,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30节:三、结缘袁氏受重用(1)

    段祺瑞深受感动,袁世凯当时正飞黄腾达之际,居然对他如此看重,如此体贴,他不由得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办完婚事,段祺瑞立即奔赴小站。

    下了车,看到一行人正等着迎接他。

    同学冯国璋迎了上来,指着一位被人群拥着的矮胖的人说:“芝泉,快过来见袁大人。”看到袁世凯如此礼贤下士,段祺瑞心潮起伏,赶忙上前几步,行了大礼,说:“祺瑞不才,怎敢劳大人亲迎?”袁世凯哈哈大笑,拉住段祺瑞,说:“不必如此,芝泉,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随后邀段祺瑞同上一辆车回到军营。

    几天后,段祺瑞在天津的一家饭店举行婚宴,招待小站同僚。

    袁世凯也出席了宴会。

    婚宴结束后,饭店老板告诉段祺瑞:“袁大人已经吩咐了,所有花销全记在他的名下。”段祺瑞又一次大受感动,从此对袁世凯忠贞不贰,甚至在袁世凯一度冷落他的时候,也不改初衷。

    袁世凯是个jiān雄,一生善于拉拢人、控制人,因而笼络不少人为他卖命。

    段祺瑞出洋留学过,在当时确是一位有真才实干的人,袁世凯收服他,就是要使他为己所用。

    果然,段祺瑞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左膀右臂,先后出任过一系列重要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