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大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
在归葬袁世凯于洹上村之后,袁家妻妾及未成年子女,在彰德守丧3年。
以后,袁世凯的几个姨太太,随各自子女陆续迁往天津大营门的袁宅,在那里分门别户而居。
再往后,各奔前程,袁家也就随之瓦解了。
一、赤足少年投军营
17岁的段祺瑞徒步2000余里来到山东境内,投靠在威海卫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充职哨书1881年的一天,驻扎在山东境内的清军管带段从德出cāo回营,刚换好衣服,躺在烟榻上吸烟。
这时,一个亲兵入内禀报:“段大人,有人求见!”段从德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
他一边吸着丫环点着的烟泡,一边摆摆手说:“不见!”亲兵下去后,不一会儿又转回来,再次禀道:“段大人,来人说是从合肥来的,是大人您的侄子。
来人说非见您不可!”“让他进来吧。”几分钟后,一个穿着单薄、风尘满身的年轻人出现在段从德的面前。
他个子不高,却很结实,宽宽的肩膀,圆圆的脸,肤色黑红,年纪约在十六七岁的样子。
那个年轻人见到段从德却是满脸喜色,“扑通”一声跪下。
段从德回过神来。
他放下手中的烟袋,赶紧上前一把扶起了来人。
“伢哩!”他cāo起合肥土话,连声问道,“你怎么来啦?你怎么来啦?”“我是来投奔叔父大人的。”“谁和你一起来的?”“就我一个人。”段从德不大相信地咂了一下嘴,又问:“你是怎么来的?”“走来的。”“步行?”段从德又一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从合肥到这里2000里路,而且又是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在他眼里还是个小孩子的人,竟然独自一人步行到这里,真让人太不可思议了!他望着眼前这位有些胆量和毅力的族侄,望了好久,突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连连说:“伢哩!够种!”于是,这位步行了2000多里前来投军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这一年,他才17岁。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就是这个从合肥乡下跑出来的年轻人会成为赫赫有名的北洋大将陆军总长、民国总理、政府的元首,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大军阀。
他就是段祺瑞。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28节:一、赤足少年投军营(2)
段祺瑞,字芝泉,出身于清代一个地主官僚家庭。
段祺瑞的祖父叫段佩,字韫山,通过自学粗通文字。
1851年太平军起义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横扫长江以南,势不可挡,咸丰皇帝情急之下令各省地方实力派组织团练,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出现的主要团练有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李鸿章组织的淮军。
“乱世出英雄”,清末的风云际会给段家的兴起带来了契机。
段佩积极报名加入了当地地主组织的团练,开始时担任哨兵,后升为管带。
10年后,李鸿章组建淮军,皖北许多地方团练纷纷并入,段佩也成为淮军名将刘铭传麾下的一员骁将,由于表现突出,不久被刘视为左右手,最后官至统领,因功被保为提督,记名总兵,授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从此,普普通通的段家开始出人头地。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势力的合攻下,遭到失败,又过了一年,即1865年,段祺瑞出生了。
段祺瑞的出生是极其平常的事,可是,段祺瑞后来却自诩自己菩萨转世,有“灵”气。
1879年3月,段祺瑞15岁,祖父段佩突然发病死亡,死于军中。
段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