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王政君虽有疑却还是移驾,刚入殿内尚未看清仙家容貌,突然灯灭,只觉人来人往,不知是人是仙,待烛光再次亮起,仙家与童子已不见踪影,周遭亦无任何人,忽见龙椅现出一符命铜璧,上刻“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不久,宫中盛传仙家下凡传天帝旨意,无数天兵降临。天时地利人和皆归王莽,王政君无奈退位。
此后,谶纬禅让之风盛行天下,无论贫富贵贱,善恶美丑,发现天符谶书者比比皆是。
王莽担忧长久以往将生出事端,且大位已定,遂下旨禁止假造谶书,若非“五威将帅”呈报,任何人等私自献书皆抓捕关押,重者斩首,此令一出,天符骤然减少。
时有甄丰之子甄寻逆势而为,献上天符“新朝行周公旧制,设左伯,右伯,而甄丰正是左伯。”
甄丰乃甄寻之父,自持功高,常言「王兴、王盛贩夫走卒之辈列于朝堂,是为开天辟地以来未有之笑谈,誓不与其同列。」故而称病在家。
王莽担忧甄丰如此顽固不化,长此下去必然会使假借天书之事泄露,遂动杀心又怕留千古骂名。
此次甄寻所献天符可谓急君所忧,升调甄丰,既远离于朝廷,又受恩于朝廷,三是合天意,可谓大合王莽心思,不日即收到恩旨。
不想甄寻得寸进尺,再次献书言天意定黄皇室主乃甄寻之妻,王莽大怒:「竖子安敢戏朕爱女。」下旨问罪,甄寻逃走,甄丰被迫自刎。从此谶书天符销声匿迹。
说到黄皇室主王嬿,其乃王莽长女,十三岁立为皇后。
不到两年,平帝被王莽鸠杀,时年其十五岁即被尊为皇太后。
又过三载,王莽篡汉,十八岁又被王莽赐号“黄皇室主”,意为新朝未出阁公主,而非汉室皇太后,王嬿怀着对汉室的忠贞称病闭门不出。
王莽劝女儿改嫁,不想俊秀公子皆被王嬿拒之门外。王莽遂派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的世子孙像扮作太医前去治病,实则趁机亲近,王嬿怒目相视,怒骂:「轻薄之辈禽兽无异,还不出去?」
见来人不走,遂鞭打之,自此病倒,不肯离榻,王莽再不敢强求,遂听之任之。
且说王莽代汉建新,改制失败,举国反之,平民揭竿而起,郡守拥兵自重。乱世称雄者多,真英雄却少,唯得天下者乃雄主。
时有谶书传:「刘秀当为天子」。国师公刘歆改名刘秀,因谋诛王莽而被杀,天意乎?
莫非彼刘秀非此刘秀?且说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阳饥荒,群盗蜂起。
时有南阳李通,世代经商,家底颇厚,先做五威将军从事,再任巫县县丞,后又辞官归乡,其父宗卿师李守曾从事国师公刘秀,密传谶纬符命“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不知是否造化弄人?在南阳亦有一生来便姓刘名秀者,此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腊月,字文叔,九岁丧父,与兄刘縯同被叔父刘良收养,面如冠玉,隆准日角,皓齿朱唇,勤于耕种。
其兄刘縯,字伯升,长刘秀十岁,性刚毅,眉若卧蚕,河目海口,肤如铜镜。其人好侠养士,素坏光复汉室之志,慷慨有大节,不事家人居业,尽家产倾心结天下雄俊。
此二人乃高祖九世孙,出自景帝一脉,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候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所生三子三女,刘縯为长子,刘秀为第三子。
同年十月兄弟二人分别在舂陵、宛城同时起兵。十一月,刘秀领众人到舂陵,与刘縯谋大事,言道:「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当夜一颗长星划过夜空,天亮便有童谣唱“御龙兴,槃凰助,秀真命,洛应天”。
起初,家乡子弟恐惧,躲避逃匿,皆言:「伯升是要杀我等!」一日,刘秀身穿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