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外音:“非御龙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话说御龙氏后裔、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亡秦灭楚,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

    春去秋来两百载,公元前1年,汉室第十三位皇帝刘欣驾崩,王莽遂立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衎为帝。

    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辅国摄政,刘衎十四岁薨,在位五年,是为平帝。

    王莽又立宣帝元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刘婴,并改元居摄元年(公元6年)。

    刘婴即位时年仅两岁,王莽自诩周公,居摄践祚,身天子服饰,用天子仪仗,代天子临朝,称假皇帝,自称“予”,文书称“制”,臣民称其“摄皇帝”,“扶天子以讨不臣”号令天下。

    天子乃上天之子,王莽欲借天书以使自己代汉符合天意。时有wg县令孟通挖井时发现上古神石,上刻“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血字,遂连夜护送进京献给王莽,并得厚赏。

    此事后又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等符命图谶,发现者皆得封赏。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太学弟子、梓潼人哀章“素无行,好为大言”,月圆之夜独坐亭中,忽然黑暗笼罩,遂抬头言道:「黑云遮明月,黑云,明月。生死荣辱在天,大丈夫岂能碌碌无为,自古谋大事者皆有灭族之危。」

    数日后哀章以上天之意,将两只金柜进献太庙,太庙令上报朝廷,王莽亲扶刘婴车驾入太庙。

    金柜开封后但见“天帝行玺金匮图”、“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乃是赤帝高祖旨意传位于王莽。

    开国十一星宿姓名亦在策上,前八位乃王莽心腹,第九位即哀章,后两位是王兴、王盛。

    王莽思索良久,并不识此二人,遂请来刘歆。刘歆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熟谙治民,识天机,通鬼神,宣帝时即有神通之美名,王莽尊其为师老。

    刘歆来后与王莽席地而坐,王莽问道:「师老,可知王兴、王盛何人?」刘歆道:「不知。」王莽又道:「二人皆王姓,是否王氏族人?」刘歆道:「非族人,此乃天意也,王城兴,王氏盛,民安则兴,粮足则盛。」

    王莽恍然大悟,下令长安城无论贫富贵贱妇孺老少,凡是名叫王兴王盛者皆带入太学,刘歆问天卜卦,方知城门吏王兴乃第十位星宿,烧饼郎王盛乃第十一位星宿,其余人等皆赏钱放归。

    刘婴禅让,大汉亡,王莽称帝,定国号新,长安改称常安并定都于此。

    初始元年(公元8年)腊月初一改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因此初始元年无腊月。王莽称帝后将金策上十一人封为十一公,皆在三公九卿之列。

    且说王舜乃王莽堂弟,深得王政君信任,遂入宫请取玉玺。

    与汉室风雨同舟六十载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怒道:「尔世受皇恩,未有尺寸之功,因承祖上蒙荫而封侯,却不知图报,今反而来索取传国玉玺,汉室不存,此物何用。」说罢,掷玺于地,遂造成一角残缺。

    王舜将玉玺交于王莽,王莽令精工巧匠补玺,七日后黄金镶角玉玺制成。

    王莽族人王谏揣测王莽之心遂上书,王莽代奏:「汉室亡,新朝兴,臣以为汉室太皇太后之尊号也当废……」尚未说完,王政君道:「所言甚是。」

    说话听音,王莽遂道:「此乃无德之人,自以为是,应斩之。」不日,王谏引咎自尽。

    数日后,民间传闻得道高人张永乃仙界张天师,已四百九十岁,童颜鹤发,奉天帝之命驾云降临长安,却不见其踪迹。

    一日三更,未央宫宣室殿忽然灯亮,宦官入内见一仙家,童子手捧符命铜璧立于其旁。

    宦官立刻将此事奏报于长乐宫,太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