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算要写到这个人物——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袭父爵封曹国公李景隆。说句实话,小景为此还查阅了不少书籍,但对于此人评价几乎千篇一律,都用赵国赵括来比喻,认为李景隆纨绔子弟,不知兵,只知纸上谈兵耳如在建文帝让其替换老将耿丙文之后,燕王大喜,对左右说"这就是赵国的赵括啊"这一句便是小景查阅了不少史书对李景隆的评价,就连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都是这般评价。
下面我们先来瞧瞧此人的生平。
小字九江,明太祖朱元璋姐孙c曹国公李文忠子。洪武十九年袭父爵封曹国公,喜读兵书,多次赴湖广c陕西河南练兵。曾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建文帝即位,甚被重用。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c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不久,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c怀来c密云和以东的蓟州c遵化c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人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大宁为宁王朱权的封藩,所属朵颜诸卫,多为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朱棣攻破大宁后,挟持宁王回北平,合并了宁王的部属及朵颜三卫的军队。朱棣带着这些精兵强将于十一月回师至北平郊外,进逼李景隆军营。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
建文四年六月,燕师自瓜洲渡江,十三日,直逼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兵部尚书茹瑺等数十人亦降。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成祖即位,封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c特进光禄大夫c左柱国。朝廷有大事,以他为首主议,诸功臣都愤愤不平。永乐二年,李景隆被副都御史陈瑛等告发“在家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