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论建筑c服饰c仪仗,各个方面轻易没有敢僭越的,虽是如此,敢予僭越的也不是没有,有那么几个,大将军蓝玉,恃功骄纵,又多蓄庄奴c假子,恣意横暴,夺占民田飞扬跋扈,嚣张不可一世,打跑脱古思贴木儿之后,居然睡了他的王妃,坏了朱元璋羁绊蒙古贵族的拉拢政策;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如此种种不法,太祖岂能容忍,虽然他一直很欣赏蓝玉的将才,最后还是被他给砍了头颅。

    如今的大明国内,可没有人敢僭越礼制的,这一车只有三个人,就算一人一半护卫,能有这么多人拱卫,摆出如此仪仗的,也必是亲王一等的王公贵族。车上的三人正是朱棣c朱高熙c朱高燧父子三人,这三人自是没有注意到车外的这些门卒,此时的他们,正为即将到来的惊变忧心不已。

    小景查了好久,才查到有关朱元璋在礼仪方面的文字,附注如下,希望各位书友们也能了解一反,不是凑字数,也不要钱!

    朱元璋制定礼仪制度

    公元1368年的应天府特别热闹,朱元璋在此登基,下令将应天府改名“南京”。1月23日举行登极大典。首先由皇帝登上祭坛分别向天地献祭。文告上达神明,宣布王朝的国号为大明。接着朱元璋登上宝座。宰相李善长率领百僚和国宾敬献贺辞,接着朱元璋前往太庙献上表文和玉玺,追尊他的前四代祖先。然后向天下发布登位诏书。

    这份诏书说:”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即安徽〕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c两浙c江东c江西c湖c湘c汉c沔c闽c广c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四日(1368年1月23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并不以此为满足,紧接着又部署制定一整套的礼仪制度。据《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年(1369)八月,明太祖以“国家创业之初,礼制未备”为由,敕中书省传令全国各地举荐“素志高洁c博通古今c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京,参考古今制度以定一代之典”。于是,“儒士徐一夔c梁寅c刘于c周子谅c胡行简c刘余弼c董彝c蔡深c滕公琰至京”入局参修礼书。当时恰逢《元史》馆第一次散局,被征入史局的新淦名儒曾鲁“将乞身还山”,在宋濂等人的举荐下,明太祖“因命与诸儒同纂修”礼书。到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礼书修成,明太祖赐名曰《大明集礼》。同时,“授曾鲁c徐一夔c周子谅c董彝以官,惟梁寅等六人以疾赐还乡里,俱赏赐有差”。

    有学者提出,贫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为何对制定仪礼制度大感兴趣?这是因为朱元璋虽然“以游丐起事,目不知书”,但是其在政治上比当时一些割据地方的军阀高明,具有远见卓识,在参加起义军并独树一帜以后,他曾认真总结元朝政权倾覆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元朝统治者缺少严格的礼仪制度,致使“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使天下骚动”。就连郭子兴等各股起义军队伍的先后失败,朱元璋也认为是由于“皆无礼法,恣情任私,纵为暴丨乱,由不知驭下之道,是以卒至于亡”。他认为,若想推翻元室,建立起稳固的新政权,就必须要有详备c严格的礼仪制度。因而,当群雄割据c干戈扰攘之际,他就做好了制定礼仪制度的思想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