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劈腿,看谁能首先把腿劈好,纵劈完了还要横劈。
小孩儿们生『性』争强好胜,再加上山里的孩子都很泼辣,也能吃苦。
也不顾压得腿痛,也不怕累得腰酸,更不在乎动作做的难看。
每天只好好的练,就是为了争得一个第一。
杏儿哥尤其突出,在七叔的指导下,他几乎是日夜苦练,因此,在每次的比赛中都能拿到第一名。
小伙伴们都有些嫉妒,可他不在乎,只是抿着嘴默默地笑。
在七叔的精心调教下,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快。
一个冬天,也就是四个月下来,私塾里的小孩,身体开始发生变化了:个个精神抖擞,人人身强体壮。
讲堂上生气勃勃,讲堂外生龙活虎,似乎经过一个冬天,孩子们都长高了,都长大了。
看到这些,全庄的人都非常高兴,最高兴的还是杏儿哥的爷爷,看着这些孩子虎头虎脑的样子,他心里高兴呀。
一来在他的私塾里,总算找到了一种可达文武双全的方法。
二来看到他的孙男嫡女强壮的样子,那可是他的亲骨肉呀,他能不高兴吗?
这真是祖上赐福呀!
现在我们不说别人,只单说这杏儿哥。
为什么我们要说:他几乎是日夜苦练呢?
原来在这一冬天里,白天:在私塾中,他与其他小孩儿们一起练习《少林童子功》。
晚上:他还要在七叔的家里,由七叔单独指导,学习《少林达摩杖》。
说起这《少林达摩杖》,我们还有一段掌故,在这里不得不说。
传说这少林武功都起源于达摩。
达摩传教是以盘膝静坐为主要方式,他自己就在五『乳』峰天然石洞里面壁九年,寂坐参悟。
在这期间,给他精神和肉体上都带来了极大的萎靡和困倦,而且有时还要受到禽兽的袭扰,这就使他不得不采取锻炼身体和护身的措施。
于是,达摩根据实际需要初创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体『操』运动:比如易筋经、心意拳等。
有时遇到禽兽的袭扰,就用方便铲、手杖进行自卫,后来就叫做达摩铲、达摩杖等。
在此基础上,他又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基本动作。
此后,经过历代僧众的长期研练,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就形成了后世的少林武术。
到了宋朝初年,少林寺和尚福居,邀集天下武林名士汇聚寺内,先后三年研究武术,博取众家武术之长,弥补少林武术之短,订正和充实了不少的少林武术秘籍。
《少林达摩杖》就是这时,流传到了民间。
元末明初时,少林寺内有一个烧火的和尚,名为哑巴僧。
他每天除了烧火做饭外,就是以烧火棍为械演练达摩杖。
并在原达摩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创新,使得这套杖法更加精妙。
在一次护卫少林寺的战斗中,他用烧火棍击退了敌人,护卫了少林寺。
后来,明帝封哑巴僧为“大圣紧那罗王”。
从此,“大圣紧那罗王”永站少林寺。
他演练的烧火棍法,后人又称为少林短棍,其实就是这套《少林达摩杖》,也威名远播。
杏儿哥的七叔,当时之所以选练了这套杖法,除了还有其他原因外,也是受此影响。
这《少林达摩杖》所用的器械,就是一个老人用的拐杖。
没有拐杖,也可以用一根三尺左右的木棍。当然,功夫好的人也可以用一根铁棍。
杏儿哥七叔演练杖法时,所用的就是一根枣木棍,为什么用枣木棍呢?
谚语上有:“枣木硬,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