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开始,人们就有了种很明显的感觉,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好像变成了夏冬两季了,热的时候热的人冒油,大地冒烟;冷起来,一下子骤降个十度二十度的跟玩儿似的,忽冷忽热的中间来个过度都没有。上个星期吴语他们这帮小伙子还穿着t恤短打,球场上还有光膀子的,这两天就都毛衣外套了,有的羽绒服都罩上了。学校是个追时髦赶风尚的前沿阵地,即使天寒地冻也总有那些只要风度不管温度的人,这里边们比较多,虽然只有零上几度,但依旧短裙吊带打扮的女人依然保持着不少的比例。有时候,看穿着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季节来,只能是美丽冻人,冷暖自知。不过冬天确实已经到了眼皮子底下了。
眼瞅着学期结束,学期考试说来就来了,整个学校又开始沸腾了。虽然这个考试只是个类似工作总结性的仪式,但是学校为了让学生们能认真对待愣是搞的跟国考一样紧张兮兮。不但跟学生们的积分挂钩,还严格了考号c考场和监考等制度,总之给人制造的就是一种即将秋后法场开刀问斩的气氛,要的就是让人不得不赶紧认罪伏法,以求能逃过一死的效果。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那会全校近两万人,白天教学区是人满为患,有课的没有课的教室都爆满,连走廊里都是人。占座风盛极一时,经验丰富的学生都是起个大早,以先来后到般的优越感找到一处靠暖气靠窗和尽量安静的角落作为基地,然后从上午开始,一直到晚上十点教学区清人才算交出阵地。这个位子一旦被占住那么别人是想也别想的,这整整十几个小时就好像是他的法定租界一样了,中午人吃饭去了,书和书包不动,晚饭时间亦是如此,就算人家临时有事不得不放弃了,也会第一时间联系亲朋好友来禅让或者世袭这个座位,外人无论如何是没戏的。
按照吴语的生活习惯,他是绝对适应不了这个游戏规则的,所以每每都是八点多背着一大包书到了教学区,上上下下跑了几个教学楼,半个多小时都找不到立脚之地,最后无奈被逼得去了图书馆。据说快考试的时候那边人比较少,环境比较清静,但要命的是图书馆不让带书包和书本进去,急的吴语都想骂娘。眼瞅着日头高照,上午过去一大半了,他心急如焚。心想一上午总得干点实事呀,索性牙一咬,把书包寄存,钻进图书馆看书得了。他在书的海洋里面分门别类,找到了几本小说,先拿出来看看前言或者序,能让他动心的就先惦记上。那阵子他发现了一本关于讲述战国时期秦国由崛起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某大学教授,小说的视角很独特新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且言之凿凿,尤其是对两千年前的战国战争场面和人文风貌有详尽的介绍,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情义情感的刻画尤为深刻,吴语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考试和复习的事也瞬间被个人兴趣和因为好奇而随之膨胀的求知所淹没。看完了气势磅礴的前言,继续看楔子,然后第一章不知不觉闭馆时间到了,吴语一百个不情愿地被迫终止好奇心和求知欲。只好在没有书签的情况下,把看到的那一页折角留痕以作纪念,在放回书架的时候,尽量放在靠上和靠里面的不容易为人发现的地方,然后带着复杂的情绪踱出图书馆。一上午的宝贵光阴总算是在最后有了点着落。发现这部历史小说对于他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灵魂来说,其意义绝对大于久别后再次重逢了曾经让他魂消魄落的旧情人。但是他又是那么了解自己脆弱的自制力以及在任何诱惑面前都不堪一击的本性,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巨著,有六部,十一二册,总共有五百余万字之多,一旦陷入这样一部文字浩海中,不能自拔的结果他很容易意识到。这对吴语和他马上要面临的学期考试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当然,对那小说朝思暮想的吴语,在第二天就立即办了借阅手续,把仅有的前几部借出图书馆暂时据为己有一阵了。
临近考试那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