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都来赶集,或交易c或探亲或闲来散逛,一时市井百态,好不热闹。
那天是周末,春天将近,夏天还没来,但是艳阳高照,大地上一片热烘烘。来赶集的人也是成群结队,过节般喜气洋洋,黑压压的人流拥挤在不大的乡村街道上。小语和李寻欢等人在集市中心的一条胡同里闲杂,还有孙子小强等人,大家都是闻风聚集起来的。前两天听初一的小弟们也就是李寻欢的弟兄们说,在邻乡的集市上被一个叫牛明的人欺负,并且此人口出狂言,要周末来他们村的集市上逛逛。挑衅意味昭彰,这很容易刺激小语一伙的神经和挑战他们的耐心,虽然没有人实际调查是否确有此事。于是乎,没有经过什么立案和协商讨论,在那天早上,李寻欢的一个小兄弟跑过来把事情一说,小语他们就很清晰的下了“桩子”(决定的意思)——“打狗”(打牛明)。后来人越聚越多,小语将人分为两队,分别在集市上游荡,发现目标立即会师。牛明在将近中午果然出现了,大概来了五个人。小语记得第一眼见牛明,是在一个音响店门口,很多vcd光盘和磁带摆成的架子旁,牛明在挑选着什么。小语慢慢走过来,但是当还有十步左右的距离时,牛明一伙走开了,他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不祥的风声。小语从容地跟在后边,在自己的地盘上那种优越感和气势是无言自明的。牛明一伙的步伐加快了,有逃的迹象,小语于是让李寻欢带人横穿胡同去集市边缘堵截。
在要到集市尽头的时候,小语对着前面放声:前面哪个是牛明,站下。前面的人顿时加快了步子,开始小跑起来。小语快跟几步上前,从后面抓住了穿黄色外套的人(有人告诉他,穿黄色外套的就是牛明)。由于身高相当,小语使劲扭转,看到了牛明的面目,一副恐惧的脸,有汗流下,与小语凌人的煞气形成鲜明对比。形式很明朗,小语绝胜。“牛明,这边来说说话,”小语顺手抓住了牛明五五开齐分的头发,揪着牛明半拖半拽地拉进了就近的胡同。后面呼啦啦的跟上来有三十多人,小语看了看,前面的一些还认识,后面的都陌生的很,估计都是好事的小年轻。汇聚到狭窄的胡同时,那壮观的场面犹如千军万马蜂拥进攻破的城墙,英雄般的荣誉感让小语意气风发,跟在后面的兄弟们肯定也都有相似的感觉。
“知道为什么找你么?”小语像法官审问囚犯般的发问。
牛明,早被吓飞了三魂,根本不知道揪住他的人是谁,面红耳赤,像待宰的猪羊。跟他来的几个人也乖乖的贴在墙上,低头不语,像认罪的犯人。
激动不已的小语,抡圆了胳膊对着牛明就是一记耳光,然后不解气的右边又来了一下。吴语本以为面前这个人会挣扎着反抗,然后混战一番,因为据传说他也是条很汉子的人物。再看牛明,令小语和所有人吃惊的是,牛明——他哭了。这让小语等人哭笑不得。小强等人围住其余的四个人让他们蹲下,然后上脚开始踢踹,一声声被殴打致疼哭喊叫唤顿时扩散出来,围观的人将胡同堵得水泄不通,像极了电影上的场景。可惜,紧跟着风声赶来的村长挤进了人群,他高高在上的呵斥所有人,“你们都是谁家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打坏了人要赔偿的”。村长转向被打的一边“你们几个哪村的,还不走,快走”,“大伙都散了,赶集去,走走走”。小语等人一哄而散。事后小语等所有人唯一感慨的就是还没感觉还没见血就拉倒了,再有就是他们群中多了个关于牛明被打哭的令人喷饭的饭后谈资。
事情不大,只是孩子间的一次滋事,也没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当这件事被传出来的时候,完全变了模样,变得让曾经领导并参与这件事的当事人都目瞪口呆。先是邻居大伯见到小语问道,你把人家门牙都打掉了吧,小语说我在一边看的,我没动手,没我。然后是学校里面,风风火火的传来传去,之前很多陌生的人此时都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