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现的,实际上只花了十三年多的时间。可苏联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崛起之路呢?斯大林甚至可以干出把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关在特种监狱里里为国效命的事来。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qiāng械大师斯捷奇金,导弹设计师科罗廖夫,都曾有此遭遇。为什么要这么做?莫洛托夫在谈及往事时曾这样说,“巴甫洛夫对大学生讲:‘我们生活得不好就是因为这些人!’一边说一边指着列宁和斯大林的肖像。这种公开的敌人容易识别清楚。对付图波列夫那样的敌人就复杂多了。图波列夫是苏维埃国家特别需要的那一类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在骨子里是反对苏维埃国家的,他们在一些人中间进行了危险的分化瓦解工作,即便没做这种工作,他们也有这种气味。”“图波列夫们被关进铁窗内,肃反人员命令说:要保证他们有最好的条件,在伙食方面只要有的就全部供应,数量要比其他任何人都多,但是,不能释放他们。让他们工作,让他们设计国家需要的军事装备吧。这是一批十分有用的人。”苏联崛起于苏联人民的枯骨血泪之上。仅仅被索尔仁尼琴称为“伟大瘟疫”的苏联农业集体化,估计其吞噬的人数最低就达600万人,最高为1450万人。1946年,苏联决定发展火箭武器。这一年,斯大林格勒州的一个女村民在信中说,“我们吃猪饲料,吃橡实”;“已开始浮肿”的穆尔尼洛则在信里说“我不怕蹲监狱,那里好歹能领块面包”。这些诉说自己苦情的信件,落到了秘密警察的手里。对本国人民如此血腥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或者说如此残酷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任何一个共和政体的国家,都不可能进行得下去。

    五、在过去三百余年里,没有不曾卷入战争漩涡的大国,也没有一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与他国发生过战争。经验显示,不存在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和平崛起。无论何种政体的大国,和平的诺言并非总能履行,和平的愿望不是都能实现。

    在世界历史中,战争几如人之发烧脑热一样常见,从未因政体的变化而长期消弭。美国学者杜兰特夫fù在《历史的教训》中就说:“战争是一个历史的常数,并且它未曾因文明或民主而归于消灭。在有历史记载的三千四百二十一年中,仅二百六十八年没有战争。”

    三百年来,英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帝国、美国、沙俄、纳粹德国、苏联等等大国,无不多次参与战争。尤其两次世界大战,当时所有的大国都参入其中。而这些大国的崛起无一完全是和平崛起。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在战争中诞生的:普鲁士在七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场战争19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从而确立了欧洲大陆头号军事强国的地位。日本帝国也是在先胜清帝国,再胜沙俄之后进入世界强国行列的。苏联承续了沙俄的扩张传统。在苏德bào发战事之前,苏联打过中国,侵略过芬兰,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与希特勒一起瓜分波兰。苏联跟纳粹德国一样,都不属和平崛起。而英国在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中,一再战争。就连美国,也是在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确立了世界强国地位。

    尽管如此,大国信誓旦旦地表白和平的意愿,却从不罕见。希特勒就喜欢叫嚷“绝不”如何“永远”怎样。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对600名国会议员说:“我们在欧洲没有任何领土要求!德国永远不会破坏和平!”甚至连柏林的奥运村,都叫“和平村”。而这一切,一点也不妨碍希特勒点燃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即便对于共和政体的国家来说,长期和平也是难得的奢侈品,政府首脑的和平诺言或愿望未必就能够实现。在1897年的总统就职演说里,麦金莱还在讲“几乎在每一种意外情况下,和平都比战争可取”,第二年美国就向西班牙宣了战;1916年,威尔逊亲口对选民说他“不希望美国参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