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诗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一个在单独一门艺术或单独一门科学中的天才”,即便是建国百年之后,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活动中心,也还是第二帝国而非美国。可是在二战之后,美国无疑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中心。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数为例,1943-1977年,超过90位美国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1978-2007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超过60%是美国籍。而同为超级大国的苏联,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虽不及美国那样令人刮目相看,但它从成立至崩溃,总共也有8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相当于德国科学家在二战后至苏联解体期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人数。
三、在过去的三百余年里,一些不同政体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具备一定的自然基础和人力基础,崛起不见得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崛起本身,并不足以证明政体优越。
日本帝国自明治天皇1868年在诏书里宣称,“yù开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至甲午战争大败清帝国,不到30年;而从1868年到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险胜俄罗斯,不到40年。在一位西方史家眼里,“在仅仅半个世纪内,日本从一个被西方国家斥之为偏僻且有点落后的国家到被认可为列强,这可能是世界史上任何国家的最不平常的成就”。就拿被许多中国人视为强国标志的航空母舰来说,在1941年12月袭击珍珠港之际,日本现役的航空母舰有10艘,比美国还多3艘。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也是其兴也速。德国的工业革命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才真正开始,比英国晚了大约80年,而“统一大业”也是1871年才算完成。但是德国后来居上。1874年,工业生产超过法国,1895年超过英国。纳粹德国的崛起,则堪称神速。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恐怕不会有人认为德国是欧洲的经济或军事大国,可是在1941年,德国却是一个所向披靡的世界强国。
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浴火重生,在共和政体下崛起,成为经济强国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目眩。1949年的联邦德国,面积只及中国四十分之一,在1948年时,人们还在这样预计它的前景:“每个德国人每5年会得到一个碟子,每12年得到一双鞋,每50年才能得到一件西装……”日本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1952年盟军结束占领时其国民生产总值只略高于英国或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可是到了1970年,也就是它们战败25年周年之际,日本和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共和政体的国家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苏联的崛起也不慢。苏俄从1918年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和约,到1945年攻克柏林,成为二战后与美国比肩而立的超级大国,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在1946年,莫洛托夫对莫斯科人夸口说:“苏联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没有苏联参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解决任何大的国际关系问题……”
四、政体影响着大国崛起的路径。极权国家有能力无视民意,可以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最大限度地实施强国战略,谋求强国地位。
在历史上,日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纳粹德国、苏联的崛起,虽说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说是在民弱国强的格局下崛起的。其中苏联最为极端,它能在和平时期推行要大pào不要黄油的强国政策。追逐霸权可以无视百姓死活。法国《费加罗报》曾这样评价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俄国人民能够……在天空中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把苏维埃政权的光芒带到地球之外去,是靠千百万人缺吃少穿的结果。”
在1946年,斯大林得意地宣称,苏联“从落后国变成先进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是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