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之所以变得那么干巴巴,是因为宣传部的官僚主义和高压手段。韦尔克这下是摸了老虎屁股。这份周刊受到停刊三个月的处罚,而韦尔克自己不仅被戈培尔撤了职,还被送进了集中营。
也正因为戈培尔能够让媒体异口同声,所以德国媒体在沦落为权力的传声筒时,也成为了纳粹统治者制造恐怖氛围的工具和对人民进行心理震慑的法宝。1945年,在第三帝国末日将临之际,德国人民的生活也因连年的战火而难以为继。有一天,200人冲进两个面包铺,抢走了面包,戈培尔立即决定采取“严酷的措施”镇压。当天下午,人民法院就从重从快地判处了一男两女死刑。其中一个女的,因为戈培尔认为她案情要轻一些,才没进阎王殿。对于这事,戈培尔在1945年4月8日的日记里写道:“……关于审判和处决这两个首恶分子一事我打算张榜公布……我还打算用有线广播加上适当的评论,将这件事通报柏林居民。我相信这是一帖清醒剂。总而言之,我以为在近期内柏林不会再发生面包铺被抢的事件。”换言之,戈培尔自信柏林的群众就会这么被他征服住。
希特勒的军队
和日本帝国苦于军人干政不同,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始终受文职当局的统辖,自军人宣誓效忠希特勒个人之后,始终唯希特勒马首是瞻。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惟命是从的国防军成了希特勒和纳粹党追逐霸权的工具,成了权力不受制约的希特勒豪赌的本钱。最后,第三帝国完了,国防军也完了。
“将来会闯下滔天大祸”
在纽lún堡军事法庭,陈述起诉理由时说到了“党控制军队”。不过,希特勒并非一上台就能“用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军队”,“对武装部队灌输国家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所有的军官无条件地忠于国家社会主义”。
希特勒出任总理时,连军权都没有。因为按照魏玛宪法的规定,“联邦大总统掌握联邦一切国防军之最高命令权。”兴登堡不仅独自挑选了过去担任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的布隆贝格中将为新任国防部长,陆海军中最主要的司令官人选也是他独自决定。
而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就职时也宣誓:“我将为德国人民的幸福尽力,维护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认真完成赋予我的职责,对任何人都公正和合理地执行我的职务。”然而,希特勒非但不准备维护宪法,反而是要摧毁宪法。只有摧毁魏玛宪法,希特勒才能攫取军权。
希特勒摧毁宪法的动作,狡黠、凶狠、快捷,直指要害。
1933年2月27日深夜,国会失火,次日便乘机借题发挥颁布《保护人民和国家紧急法》,暂停执行魏玛宪法中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七项条款:“除了另有规定的法律限制以外,限制个人自由,限制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包括出版自由;限制集会和结社的权利;对邮件、电报、电话进行检查;对搜查住宅发给许可证件;发出没收以及限制财产的命令。”这项法令被说成是“防止共产党的暴力行为的防御措施”。而此前,国会大厦在纳粹党人嘴里只不过就是一“废话屋”而已,并不是什么值得高看一眼的神圣殿堂。
黑红金三色旗是魏玛共和国的象征。魏玛宪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可是希特勒上台不到一个半个月,就在3月12日广播宣布废除魏玛共和国的黑红金三色旗,从此黑白红三色旗和“”字旗将共同构成德国的标志。
随后在3月23日通过的授权法,对宪法更是致命一击。在希特勒就任总理的第三天,也就是1933年2月1日,兴登堡签署解散国会的命令,可是在3月5日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只获得了43.9%的选票,连过半的选民都未能赢得,议席自然还是未到三分之二。于是希特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