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三十六节长芦盐场

    河间府沧州

    运河上船只遮天蔽日c帆影摩梭,岸上也是人来人往c摩肩擦踵,各种做生意的小档摆满了运河两岸。沿江的大街上最多的就数镖局武当行了,一间接一间的数不胜数。

    这里最多的还是那些贩盐的小贩和商贾,一挑一挑的用扁担挑着的绝大部分都是盐,一车一车所运的也绝大部分的是盐,着了几乎成了盐的天下了。这里是河间府的沧州县,是大明四大盐场之一。“万灶青烟皆煮海,一川白浪独乘风”描绘的就是这里盐业生产的盛景。

    林洲一行人此刻正走在沧州的大街上,看着身旁来来往往的商贾不由的感叹大明帝国的繁华来。至于林洲为何要到沧州来?那还不是被钱该闹腾的。想要做一番事业就得要有资本,可是他的那个便宜皇帝老爹可是什么都没有给他留下来。身后只是一个千疮百孔c负债累累的朝廷,就是连官员的薪俸都是发不出来,更不用说能给他留些个零花的钱财了。自万历七年起,这一桩桩的事情,每一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的花了出去的。要不是林洲左右腾挪的,从内宫和御膳房革制中捞了点银子,怕是他连一件事都办不好。这编练亲军c兴建学堂c支持丈量田亩等等的事,哪一个不是填银子的大窟窿。帝国的财政已经是没有什么指望了,要是都指望着文味轩的那一点点利润也是朝不保夕的。

    没有办法,林洲只能去做这个时代最能捞钱的营生了,那就是盐铁。只是限于能力,目前林洲只能盯着盐业这一块了,要知道冶铁可是属于重工业的范畴,那是要用金钱砸出来的行当,就林洲的口袋来说还没有这个条件的。所以就只能从盐业入手了。

    这个时代的盐,大多是指淮盐,也就是今天淮河流域地区和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盐场所产的盐。明代各大盐场中,淮盐的质量是最好的,其质地优良,色泽白艳,口味鲜美,成为明朝廷食盐采办的主要对象,光禄寺c神宫监c内宫监,于两淮地区设专供,特意采办。至于靠近京师的北直隶沿海地区的长芦盐场,这个时候还是默默无名的。不过林洲是知道后世的长芦盐场可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了,所以才会带着一帮子的随从赶到这里来。

    林洲就是要在这未来的盐业中心上开发,建立一个压倒淮盐的基地来。所以他才说通了内阁诸人,合并了山东盐运使司c长芦盐运司,改为北直隶盐运使司。职责也是扩大了不少,从山海关到山东海州一线沿海,近两千里的范围内都属于其管辖范围。不过在林洲的心里还是以沧州黄骅到山海关这一段为主的,这里正是后世的长芦盐场的范围之内。

    沧州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县城,它的盐业历史自汉代就已经是闻名天下了,跟淮盐c井盐和青海岩盐主宰着华夏千百年来的制盐业。这也是林洲今天来到这里的原因之一。

    古代制盐都是煮盐,也就是弄一口大锅用火来熬干海水从而得到盐巴的,普通的一口大锅一天不停的运转也就能制个二三十斤而已。这个时代还不是大规模的盐田制盐的,顶多也是有一些简单原始的盐田,那可不能跟后世的大规模的盐田想比的。

    这个时代不能使用盐田制盐的局限有很多的原因,重要的就是没有能够制造盐田的材料。盐田是要保持它的平整和庞大面积,这样才能够一次性获得更多的收成,但是砸没有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明代,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加上这沧州地界处于卫河c洋河入海口地区,属于冲击平原地形,土质松散主要以沙土为主,是无法形成盐田生产的必要条件的。

    京杭大运河穿越沧州而过,给这个古老的县城带来了繁华,也是带动了这里盐业的发达。在这个制盐关系到国家强盛的时代,这里的制盐业也就愈发的繁荣了。

    “吴庆,你看现在这沧州地界的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