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业还是可以吧?”林洲对着身后之人淡淡的问道。

    吴庆即是林洲千挑万选来执行自己构想的人物,此人是嘉靖四十三年进士。历任吏科给事中c翰林院编修c工部主事和员外郎等职务,不过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关键是此人是出身于山东利津县的一个世代灶户家庭,也就是煮盐人家,不过是从小过继给了其舅舅。

    所以对于跟制盐有关的事物,吴庆都是了熟于心的。

    “相较之洪武朝,还是颇有不足,如果陛,如果公子决议在此建设那图中的伟业,我吴庆就是拼了这把骨头也要给公子一个满意!”吴庆趋身上前,恭敬有加。

    “本公子意已决,给你的那幅图并不是水中月,只要你能实现,本公子定不会亏待于你的。小理”林洲充满的淡淡的笑意。这吴庆还是这么的小心,已经都告诉他多少次了,但是还是没有都有疑虑。怪就怪在林洲所做的规划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真的要是成了,必定是能够名留青史的事,由不得吴庆多了几分心思。

    “只是这投入却是”吴庆还是无法放心。那份规划上所要求的资金几乎相当于大明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这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就是一个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数字。

    “这个吗!本公子自有办法,你只要整合好这北直隶盐运使司衙门就行了,一切都不能马虎,尤其是在对待这管辖范围内的几十万灶户盐丁上,定不能让他们有所不满,以至于产生什么动荡来。”林洲很是无奈,吴庆的本事是有的,只是为人太过谨慎了。

    是啊!这一动对于山东和直隶地区的那些盐户们来说,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盖因为林洲所筹划的长芦盐场的生产方式跟这个时代的制盐方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洲来自后世,所以对于规模化的生产有着浓浓的情结。盐铁在这个时代是属于战略物资,盐铁的生产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林洲也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弄懂了制盐生产的流程,并用自己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知识进行了改造。

    古代的海盐c湖盐c井盐,大体都是取卤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c明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崂山青盐迟到光绪二十七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井矿盐的生产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古代提取天然卤法的方法多为提捞法,现代则有气举法c抽油采卤法c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古代井盐制盐采用煎法,与海盐煎法相似。

    这样原始的制盐方式也是持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制盐的过程也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有明一代的盐工c盐户数量多达二十万户之多,他们大多在淮盐和沿海地区。在传统的山东和直隶盐场中大约也是有近五万户,近三十万人,他们现在已经都归于直隶盐运使司衙门管辖了。所以在实行大规模制盐的同时,也不能不给这些盐工们一个出路,否则也就有可能造成民变了。

    很快的几人就走到一处酒楼前,这里实在码头的外围,从这里正好可以看见沧州最重要的盐运码头的繁忙。

    这时有个酒厮走了过来,招呼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