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会不像歌剧演出那样,返场曲也没有歌词之类的,不用提前告诉大家。咏叹调的演唱,就得跟交响乐团配合才行,提前会进行排练,要不然,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一准得拖后腿,他们自己倒是不以为耻,反而还积极的让秦放歌跟他们合练,也得他先把乐队曲谱给弄出来,让他们尝尝鲜。
除非秦放歌自己钢琴伴唱,他也不是没尝试过,不过怎么都是挺麻烦的,钢琴移动也不容易,歌剧厅那边基本是不常备钢琴的,跟音乐厅不一样。
所以,这次秦放歌交响音乐会的收官演出,返场曲就还是他自己知道。
到钢琴曲做下后,他倒也没有再像刚刚返场那样矫情磨叽,也自己说了即将演奏的返场曲名字,“中国乐曲,。”
说完,他自己就开始演奏了,这点功夫,也足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反应过来,本来也不复杂,打上字幕就好,即便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语言比如捷克语,也挺容易的。
电视直播画面上,也很快就打出了字幕,没什么难度的,作曲演奏者,也都是秦放歌自己。
当然,他自己是清楚的,这首,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从另外一个时空著名大型声乐作品,以及据此改编的钢琴协奏曲改编而来。
他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标准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由、、、、、、、和等9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
在音乐布局上以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
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在另外一个时空,可谓的家喻户晓的作品,特别其中的一乐章,更是音乐教材上的典范,不光学生,老百姓们也都会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对于本身就是音乐教师的秦放歌原身来说,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他也有意愿将其拿出来,倒也不怕说创造速度特别快之类的,要知道,当初冼星海拿到歌词谱曲也只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说作曲家都是怪物,也真是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灵感来了的时候,真是挡都挡不住。
后面,殷承宗等人,在黄河大合唱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了黄河钢琴协奏曲,也大获成功,海内外演出都反响强烈,也是少有的几首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型乐曲,其中另外一首就是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秦放歌拿了出来,只是还没改编成小提琴版本。
秦放歌的野心比较大,当然,也是有着他的骄傲在其中,或者他自以为是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果他不能做得更好的话,简直丢人,也是对原作者的侮辱。
尽管现在没有人知道他是拿来主意,但他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
他这会所说的,也不再是之前的返场曲同类型的“超级练习曲”,细心的观众也都有注意到,包括吴亦芬路平教授这样特别细腻和敏感的,秦放歌说的是“中国乐曲,黄河”。对此,他们内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