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始筹建大学之后,周泽端又感受到了当初刚刚开始办学时的艰难。跟后世那种遍地都是大学的情况不同,现在举国上下不过几所称得上大学的学校,更多的是各种形形*的小学中学,而周泽端的挖角之路就显得异常艰难。

    周泽端动用自家所有关系,挖遍整个广西也只找到了一个名叫李德晋的留美学生,此公在美国学习的土木专业,说起来还是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的同学。除此之外,整个广西就一个留日的马君武了,然而此公算得上是同盟会的高层,周泽端与同盟会又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上门拜访之后直接败兴而归,毕竟现在周泽端在同盟会那里名声并不怎么好。

    无奈之下,周泽端只得把目光投向了广东,毕竟跟连年战乱的广西比起来,这个时代的广东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高上一个档次,戊戌变法的梁启超,同盟会的孙伟人等等大才都是出自广东,整个广东由于对外开放的早的缘故,外出留学的人才也是这个时代最多的。

    不过以往无往不利的周泽端在广东却是直接吃了不少闭门羹,无他,只因现在广东大部分留学归来的人才都已经加入了同盟会,而周泽端由于在去年同盟会钦州举义的时候没有相应,被同盟会直接宣传成了一个反对革命的投机分子。

    另一方面,周家虽然在广西官场上颇具势力,但是这些关系到了广东官场就吃不消了,而且这些年钦州那几个工厂所赚取的财富被广东一帮官绅看在眼里却无从下口。各种因素汇集之下,使得周泽端在广东的挖人之旅举步维艰,不停的感叹时事的艰难,心里一阵暗怒,等老子的大学走上正轨,你广东的这帮人过来上学,直接先给扣个一百分,不扣无以卸心中的怒火。

    虽然心中仍然气愤不已,但是周泽端还是硬着头皮继续拜访那些学有所成的名家,毕竟自己的学校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快速建立起来,而现在已经离大变革时期不远了,屈指一算,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大变革到来之后,以自己现在的军事实力固然足够掌握广西以及整个钦州在内的廉钦道,但是后续的建设却不能不早做准备。

    为了找到足够的教师,整个08年年末到过年之前这段时间,周泽端都带着国社党一帮高层奔波于东南各地,四处拜访贤能,以期寻找到足够的人才。为了扩大寻找范围,周泽端还派了一组人员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到这个除了日本之外留学人才最多的国度去寻找老师。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过去,宣统元年到来之后,周泽端才停止在外奔波,回到钦州开始准备下一步的筹建工作。回到钦州之后,周泽端组织几名先期到达的教授和从实验学校挑选的两名资深教师组成了一个筹建委员会,正式启动整个学校的建设工作。

    不过筹建委员会所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有些让周泽端犯难,那就是这所大学到底建在什么地方。委员会给周泽端提出的地点一共有两个,一个是钦州,另一个就是南宁。放在钦州的话离现在的实验学校比较进,而现在实验学校的中学部已经是整个两广地区教学水平数一数二的学校了。

    虽然现在整个广东各式学堂加起来也有上千所,但是这些学校很多都是只有几个老师,几十名学生的初级学堂。能够教授中学知识的学堂依然是少数,而在这些学堂当中,钦州实验学校又是佼佼者,因为每年朝廷所出的公费留学试题中学部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到及格分数线以上,要不是实验学校不怎么注意外语的话,这学校早就出一批公费留学的人才了。

    除此之外,整个钦州的工业也较南宁更为发达,现代化程度也更高,各种水泥路,自来水管道,电灯电线电报都随处可见。综合来看,如果选择钦州的话,就离海洋近,离生源近,而且师生的生活也更加便利,就算是要前往香港广州之类的地方也不过坐船一两天就到。但是周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