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柏林,未来的天空将由苏联人全权掌管。

    对于眼皮底下的柏林人来说,由苏联人掌握制空权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苏联空军没有美英战队那样强大的破坏力,造成的危害自然要小很多。实际上,苏联空军的第一次“攻击”没有任何伤害,他们只是投下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敦促柏林人放弃抵抗。苏联人把宣传重点放在女人身上,保证她们不会受到侵犯,她们的孩子会得到足够的食物,并请求她们说服自己的丈夫停止抵抗,不要再做无畏的牺牲,战争已经结束了。这也是纳粹第一次没有对斯大林的游说进行反击,戈培尔昔日隆隆作响的宣传机器已经瘫痪,柏林帝国电台也是一片沉寂,许多市民都开始收听BBC的广播。

    希特勒的孩子们(3)

    当天,从南线传来了更坏的消息,苏军大批T-34坦克出现在离市区南部仅有35公里远的措森(Zossen),离纳粹最后的巢穴仅有数小时行程。突然涌现的敌军坦克部队让措森到地堡的电话热得发烫,负责指挥的汉斯克雷布斯将军向总部寻求增援,但却得不到任何支持。希特勒只是命令他原地固守,而他全部的资本仅仅是一些轻型装甲车。

    作为德军大本营所在地,措森建有规模巨大的地下军事堡垒群,其设计之精妙堪称德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也是希特勒帝国野心的象征。该地堡群由两座混凝土加固的建筑组成,表面上用网线和迷彩帐篷伪装起来,依靠树木和铁丝网隐没在乡村阡陌之中。不仅普通行人,甚至敌军的侦察机都无法发现隐匿在地表下、装备先进设施的这两座巨型地堡。在距离地面22米下还有一个大规模的通信中心,负责联络分散在各处的德军作战力量。

    措森地堡对德国东西两线的指挥作战至关重要,当时德军的两大军事指挥中心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H)和国防军最高司令部(0KW)均驻扎于此。前者作为德国陆军总部,主要负责指挥东线战场,后者则统领陆海空所有武装力量,具体负责除东线以外的所有战场。

    同时,措森也是希特勒发号施令的地方,过去他曾多次前往那里指挥作战。但在发生了去年的暗杀事件后,他已经不再信任德国正规军里的那些军官。希特勒特意将克雷布斯安chā到措森指挥部,要他直接听命于自己的亲信“马屁精”威廉姆斯凯特尔。当天清晨,克雷布斯孤注一掷,下令装甲部队对苏联军队展开进攻。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安排紧急撤退的后事。

    随着盟军对柏林轰zhà的不断升级,死亡的威胁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寻找一切可能的掩体来保证安全。公寓的地下室里挤满了人,那些挤不进去的纷纷躲到了公共防空洞中。主要的政府办公楼都成了避难所,3座巨型防空pào塔经过改造也变成难民聚居地,混凝土防护层厚达2米。柏林最大的难民营位于动物园防空pào塔的地堡中,共分上下6层,地上4层,地下2层,墙体厚度达4.5米。数以千计的难民涌入了这座建筑,里面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没有厕所,没有持续的生活用水,没有食物供应。为了活命,人们必须铤而走险,冒着生命危险到外面去寻找食物。

    除此之外,柏林的地铁也成了难民集中的地方。尽管有传闻说苏军计划淹没这些地方,成千上万的民众还是涌入了地下。而在地上,街道的十字路口布满了宪兵设置的反坦克路障。有关叛逃士兵被吊死在路灯上的传闻正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但这依然不能阻止越来越多的人脱下军装,混入平民之中。随着各种烧杀抢掠的传言愈演愈烈,人们心中的恐惧感日益加重,难以名状的恐怖正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由于战乱,柏林许多街道都成了露天的臭水沟,成群的老鼠开始涌现并四处逃窜。戈培尔(当时的柏林市市长)严令禁止任何有战斗能力的人在帝国最需要时擅自离开,他指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