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觉到了司令的一片苦心,同时也意识到,德军的境况确实很危急。
7 月13 日中午,进攻开始,一切按计划进行,轰zhà机一顿打击,英军的pào兵真的哑巴了。俾斯麦的坦克开始摇摇晃晃地前进。隆美尔手持望远镜,一直目送他们远去。突然,一阵古怪的旋风在灌木丛之间旋转,转瞬间就变
成时速70 英里的狂飘,搅起几百万吨滚烫、细小的黄沙,铺天盖地地卷过沙漠,队伍很快被吞噬了。
“这该死的风暴,又来了。副官,马上备车,我要去前线。”隆美尔大叫道。
小车开出很远了,依然是遮云盖日的漫天黄沙,能见度只有3 码远。隆美尔什么也看不见,不得不返回司令部等待消息。
“报告司令,第21 装甲师已抵达卡萨巴以南的一个高地,俾斯麦在等待奇令的指示。”下午5 点,副官向隆美尔报告着作战进程。
“混蛋!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继续前进?”
“他们说没有空军的掩护无法前进。瓦尔道说,需要有司令的进一步的命令,空军才能行动。”
隆美尔气得两眼直冒金星,这帮白痴,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这个浅显的道理吗?捱到天黑,就更无成功的希望了。
最后,6 点30 分,瓦尔道第二次派轰zhà机发起攻击,坦克这才又向前推进。不久,俾斯麦收到隆美尔措辞坚决的电文:争取在今天夜里到达阿拉曼以东的海岸公路。俾斯麦苦笑着,唉,司令,谈何容易哟。
第21 装甲师的一个步兵营在坦克的掩护下,进至英军的铁丝网面前。靠着工兵的几把钢丝钳,好不容易清出一条狭道。这时差不多已经天黑了。突然,德军坦克掉转了方向,它们的弹yào和汽油都消耗完了。只见一名上尉一跃而起,跑到离他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企图阻止它后撤。一发反坦克pào弹飞来,击中他的脖颈,他倒下了。深夜,这个营原路撤回。
天黑了,隆美尔颓丧地抱头而坐,两眼失神地望着前方。墙上的挂钟......地敲了10 下。参谋长拜尔林推门而入,轻轻走到他身旁:“司令,第21 装甲师来电,请求撤迟。”说着,将一份电文放到他面前。隆美尔无精打采地瞟了一眼:..进攻终于失败..
隆美尔的表情越来越严峻,终于,从紧绷的嘴里蹦出几个字来:“我对这次进攻所抱有的全部希望都令人悲痛地幻灭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却让他们吹了!”
轮到英军反攻了,很快,两个意大利师崩溃了,英军的战术十分清楚,隆美尔17 日摸黑给他的妻子露西写道:“敌人正在把意大利军队一个接一个围歼掉,这样一来,我们德国军队的力量将会变得极为单薄,从而无法抵御他们的进攻。为此我真想痛哭一场。”
隆美尔对阿拉曼防线的进攻确实是失败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承认奥金莱克“对于兵力的运用颇有技巧,从战术水准上来说,是要比里奇高明得多了”。奥金莱克以他的战略头脑,大将风度以及出色的指挥技艺终于在阿拉曼站稳了脚跟。尽管他在7 月的苦战中损失了1.3 万人,但毕竟达到了阻止德军前进的目的。
奥金莱克此刻成为唯一的敌友双方都大加赞赏的英国将军了。然而,正当奥金莱克率领第8 集团军与隆美尔展开血战并获取胜利的时候,有一个人对奥金莱克大为不满。他在lún敦唐宁街10 号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激动地对接替迪尔的新任帝国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大声喊着:“中东的75 万士兵现在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作战?”
他就是刚在议会受到不信任动议的抨击、好不容易才将自己解脱出来的丘吉尔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