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实言相告希特勒,这一计划还仅仅是纸上谈兵。
希特勒对他的对英作战计划似乎兴趣不大,只冷冷他说了句:“我们打的不是一场速决战。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这对于士气低落,缺乏装备的英国军队来讲,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6 月18 日,法国贝当政府提出停战要求。曾使法兰西引以为豪的巴黎铁塔上高高悬起纳粹德国的字旗。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宣布参战,加入轴心国。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北极圈内的北角到波尔多,从英吉利海峡到波兰东部的布洛河,都已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这个原奥地利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已经将大半个欧洲踩在脚下。现在,阻挠他在欧洲建立德国霸权的,只有英国和共产党俄国了。
雷德尔认为时机已到,6 月20 日再次向希特勒提出侵英计划。不知力何,希特勒对此不置可否,却把话题转到将犹太人移居马达加斯加的计划。
6 月21 日,法国一个美丽的夏日。明媚怡人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向贡比涅森林的榆树、橡树、丝柏和松树,把一片令人神爽的yīn影投在通往法德谈判地点的林荫道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块小小的林间主地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8年11 月11 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及其盟国投降的地方,希特勒有意选这里以报仇雪耻。
下午3 时15 分,希特勒乘着他的那辆梅赛德斯牌汽车缓缓驶在这条林荫道上,脸上燃烧着蔑视、仇恨、报复和胜利的神情。
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让法国蒙受奇耻大辱的魔王,这个毫不犹豫把大半个欧洲都推人血海的刽子手,对英国却迟迟下不了手。法国的沦陷更使他增添了信心,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的英国必降无疑。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对坐在他身旁的戈林说:“看吧!和法国缔约就打开了与英国达成协议的道路。”
整整一个夏天,希特勒始终沉面于英国投降的梦幻中,在侵英的问题上游移不定,素以具有普鲁士人慎密作风著称的参谋总部这次也没为他提供什么计划,迫英投降的幻想在他的脑海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他看来,入侵英国只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就希特勒个人而言,他对英国具有十分矛盾的心理。他极为钦佩英国这个民族,并且经常言溢于表。由于英国和德国同属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希特勒几乎把他们视作自己的臣民。凯塞林回忆说,1943 年他有一次会见希特勒时提到英国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成就,这时,希特勒挺直腰板,直视着他的
双眼说:“当然,因为他们也是日耳曼民族!”他多次私下对他的将军们说:“我不想像对待法国那样羞辱英国,也不想像对待波兰那样摧毁英国。”他固执地认定,他新建的欧洲帝国和不列颠大帝国不仅可以共存,而且可以联手合作。这对双方都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从他的全球战略考虑,他也不愿意对英国动武。希特勒更担心来自东方主要是俄国的威胁。俄国人越来越多的要求使他很不安。他那活跃的想象力无需多少提示就可想象得出,假若德国完全陷入对英国的海上入侵,因而无力阻挡来自东方俄国的进军,那将会出现多么危险的局面。他十分清楚地看到,英国的垮台对德国不会有什么好处,其他国家倒很可能从中渔利。所以,在他后来转而考虑海上入侵英国的计划时还相当犹豫不决,甚至当地差不多要下决心对英国进行海上入侵时,他仍然忧心忡忡。可是,当英国朝野上下同仇敌汽,一致谴责他的侵略行径时,他又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想予以报复。这种复杂的心理还掺杂着一丝自卑感。他隐隐觉着那些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英国绅士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这个流浪汉出身的暴发户,恨本就不买他的帐。内心深处的这股邪火儿烧得他寝卧不安。他时而想把英国拉到他一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