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张海峰和许若欣并肩走出了师部大门口,许若欣要回家过年,而张海峰则要赶回自己的部队。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活得挺真实的,”许若欣仿佛若有所思,”敢爱敢恨,这样挺好,起码活得不累。”
张海峰点点头,”是啊,真实,明远他们这个年龄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没有半点的做作和世俗,可终有一天,他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慢慢隐藏这种无畏。”
许若欣停下脚步,”没看出来,张连长,你还是个很具有文学素质的当代军人呢。”
张海峰腼腆地笑了笑,”我哪有这水平,都是书上说的,嘿嘿。”
许若欣收敛了笑意,”我觉得我这次新兵连的采访很有价值,明远他们跟别的新兵也不太一样,他的骨子里好像有一种令人羡慕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们都曾经有过,就像你说的,一路走来,我们慢慢地遗失了,以致变得陌生、遥远。”
许若欣这种浪漫主义文艺气质是最吸引张海峰的,这也使得许若欣有一种特殊的、独有的韵味,张海峰的目光中流露出对这种韵味的留恋和欣赏,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嗨,文艺青年,想什么呢?”许若欣笑了笑,”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
”哦,”张海峰回过神,”好好,我送你去车站。”
大年三十的晚上有三件事情是新兵连必须要有的,一是会餐,新兵连最好的一顿饭,虽然根本算不得是饕餮盛宴,但对于这些天天清汤寡水的新兵而言,已经完全称得上是最奢侈的年夜饭了,足以让自己的胃好好过过瘾了,两人一瓶啤酒,甭管你够不够喝、爱不爱喝,只有端起这碗酒,才真正算是过年了。军人喝酒,不用杯,用碗,不喊”干”,喊”杀”。新兵连的饭厅里也只有这顿饭显得异常热闹,此起彼伏的喊杀声,此起彼伏的碰碗声,还有此起彼伏的笑声、吆喝声,勾勒出男儿的虎虎生气,也只有在这种场合下,你才能感受到军旅生涯的不同。
二是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新兵们汇集在每一个活动室里,依旧是腰杆笔直,依旧是小凳一把,每个人都是那么的认真看着每一个节目,他们的脸上挂着复杂的笑容,或满足、或伤感、或感悟、或神伤。唯一相同的,是每个新兵的心底,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都融汇在节目之中。因为他们知道,此刻,家人也一定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节目,也只有这个时候,自己的心距离亲人是那么的近。凌晨,当信念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主持人的台词足以感动每一个军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武警官兵,向驻守在祖国边陲的哨兵们,道一声新年好,祖国人们感谢你们!”就从那一年起,张明远每次看春晚,总是等待着主持人的这句话,每每听到,内心总会涌起淡淡的伤感和豪迈。是啊,节日的欢笑和烟火中,有团圆,也有等待。
第三件事情就是战备拉练。在中国的军队里有这样一个惯例,节日就是战时,越是过节,部队就越是拉动,无论有没有突发事件,战备等级增加,尤其是一线作战部队。换句话说,在中人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节假日这个词!
这就是新兵连的除夕夜,一切就好像是安排好的,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三个不同的节目里即使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玩,就要玩得尽兴,练,就要练得痛快。这个晚上,张明远和他的战友们很痛快,带装十公里奔袭。
大年初一的早操后,分队长李卫国传达了营部的决议,为了应对今天下午与女兵连的友谊赛,营部指示要在全营挑选十名好手,组成对抗组,其他人员做好联欢节目筹备工作。从营部的这个决议中不难看出两点,一是营里领导非常重视,二是下午的对抗绝对是一场苦战,否则也不会全营挑人了。虽然营领导没有明说,但从决定上看,营里不想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