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帝国用于屯田的人力,也许在50万以上,100万以下,但是严格来说,这种屯田所使用的人力以及相关的安排而言,秦帝国在屯田方面的投入,在大一统王朝当中只不过算是中规中矩。

    ……

    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西域的屯田始于西汉。汉元封年间,汉武帝为更有效地打击匈奴,决定联络乌孙,“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又北益广田至胘靁为塞”。

    这个屯田的前提是为了解决公主及侍御数百人的粮食问题,随从兵士在肱露筑塞,屯田积谷,卫侍公主。胘靁也就成为西域首个屯田点。屯田为汉朝解决驻军及来往使者、商旅的粮食供应问题,同时也成为维护西域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但是从这个屯田的记载来看,有一点是被忽视的,那就是汉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的屯田情况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据载:“郅支数借兵击乌孙,深入至赤谷城,杀掠民人畜产……建绍三年……其三校从南道逾葱岭径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杀掠大昆弥千余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后重。”

    据载:“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翮侯民众,汉遣长罗侯常惠将三校屯赤谷。”

    破羌将军指辛武贤,乌孙内乱时期受汉朝派遣,领军屯驻敦煌准备平叛乌就屠叛乱,后因冯嫽调解乌孙大小昆弥的王位之争,辛武贤将军班师回国,时在甘露元年。

    以上的两段记载,都说明了西域都护府的官兵的粮秣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屯田。

    据:“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翮侯战,陷阵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还为谒者,尚未知名。元帝初,补金城长史,举茂材,迁郎中车骑将,朝廷多重之者。专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汉神爵三年,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后,不仅保持或扩大了轮台、渠犁、交河、高昌、依循等地的屯田规模,还在北胥鞬、焉耆、龟兹、姑墨等地新建了军屯或民屯多种形式的屯田基地。

    宣帝末元帝初年间,乌孙大小昆弥内讧,时常发生草场和牧民流动纠纷,汉朝派遣右将军常惠率领三校尉数千名官兵在乌孙赤谷屯田,赤谷城是乌孙冬都,地在今吉尔吉斯坦国东伊塞克湖东南,与新疆乌什县北部临近的伊什提克,实际上常惠率三校尉汉军屯田在伊赛克湖西北的楚河流域上游一带。唐代称之为“碎叶”,即现在吉尔吉斯国托克马克。因当时那里还没有地名,中笼统称为“屯田赤谷”。

    乌孙国分裂为大小两昆弥后,汉朝曾派常惠将军率领三校尉到乌孙屯田,镇抚乌孙大昆弥,抵御康居国的侵袭。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兵制,每校兵数,少则700人,多则1500人。统带一校的称为校尉。官级与现代团级相当。三校尉所领屯田卒大约二、三千人,后来陆续调走,移交乌孙国民屯。这个严重错误的决策实施年代,就在汉元帝即位初年。

    关于汉朝撤走在乌孙的屯田部队的原因的两个猜测:

    一是汉宣帝末年郅支单于吞并呼揭、坚昆、丁零三国,已经在坚昆建立王廷,呼韩邪单于则在雁门关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驻扎,汉朝为了加强对西域门户车师的保卫,将在乌孙的屯田部队撤离,布防在车师、焉耆一带。

    二是汉廷内部对西域战略地位认识发生分歧,自汉武帝以来,汉朝与匈奴多次争夺西域的问题上汉廷内部始终存在分歧,汉宣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争夺车师的问题上也多次产生力争西域还是放弃西域的激烈争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