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施为不自然。默识通玄关窍透,xìng灵神化宝凝坚"。CG认为内修之中,神水之流转,关窍之通透,都要依靠"清静"功法作为基础。

    清代全真道士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较为辩证地看待内丹修炼中的"动静"问题。他认为"静处炼命,动处炼xìng,集义生气,积气成义",主张"成真作圣,皆从此一动一静,立其基。盖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此一出一入间,实为玄物之门"。CH认为内修的过程是动静结合的过程。在炼命阶段强调"静",在炼xìng阶段强调"动",只有在一动一静之中,修道之人才能炼就大丹。

    王元晖在其《清静经》的注本中称,修炼之士"当须入三静关",要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在入关期间,要"闭户不出"。CI但是,黄元吉在修炼场所的选择上,并不主张形式上的"静",认为:"只要在yù无yù,居尘出尘足矣。古云:炼己于尘俗,原不可绝人而逃世,须于人世中修之,方能淡得尘情,扫得垢秽,否则未见xìng明心,即使深居崖谷,鲜不炼一腔躁气也。"至于玉液已成,炼金液大丹时,为了以山林的天地之气,养已身先天一气,才不得不入山采yào,择静地而修之。在修炼过程中,黄元吉也认为动静是结合的,"当夫静坐之时,一心返照于虚无祖窍,务令无知识,无念虑,尘垢一空,清明尝见,庶几混混沌沌之中,落出一点真意,即是先天之意。从此有觉,即先天之觉。从此有动,即先天之动"。通过"静坐"的修炼,达到先天之"觉动"。在一静一动之中,"真精真气真神,即从此而生"。CJ

    注:

    ①②⑥⑦⑧⑨CDCI《道藏要籍选刊》第2册447、477页,第5册9、50、135、66页,第1册645~646页,第3册12、39页,13、40、39页,3页,第1册388、635、638页,第3册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③《老子想尔注校证》第47、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④《太平经合校》第512~513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⑤《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7页,中华书局,1985年

    CECFCG《道藏》第23册690页,第32册433页,第23册76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CHCJ《乐育堂语录》第148、163页,第89、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寡yù

    道教认为人的yù望是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无论是治国理政、个人修养都要对yù望加以抑制。

    《道德经》多处说到"yù",而且都是指私yù和贪yù。第四十六章有"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yù得"的名句,并且以"少私寡yù"(十九章)作为主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对治理天下的君王来说,则"我无yù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南华真经天地》中所谓"古之畜天下者,无yù而天下足",也就是这个意思。《淮南子》说得更为透彻,认为"至人之治",要"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yù,损其思虑。

    约其所守则察,寡其所求则得"。"约守"和"寡求"这两者,成了"至人之治"的主要内容。它认为"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必须使民"足用",要使民"足用"就必须不夺其时,不夺时,就必须"省事",而"省事"就在于"节yù"。

    《淮南子》还认为"嗜yù"有害于"人xìng",称"好憎者,心之过也;嗜yù者,xìng之累也","yù与xìng相害,不可两立"等等。因此,"寡yù"也就自然成为养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