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注文提到郭子仪和杜光庭,卷中径称赵宋为"宋朝",而不称"大宋","本朝",似为元明时作品。
注:
①②③④⑤⑥《道藏》第31册906页,第17册65页,第11册346页,347页,347页,34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旧题西汉河上公作。《正统道藏》本为四卷,收入洞神部玉诀类。
河上公不知何许人。《史记》提到河上丈人。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①葛玄《河上公注老子序》也说莫知其姓名,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有所不解数句,遣使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即驾从诣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但葛玄此说后世学者颇不以为然。
关于《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及其作者,众说纷纭,大致有西汉、东汉、魏晋诸说。赞同东汉说的认为,它产生于《老子想尔注》之前,其中有后世道流增饰之处。河上注中糅有儒家思想,如注"圣人常善救人"时,称"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yù以救人xìng命"(二十七章)。为此有人认为作者系方士化的儒生。
在众多的《道德经》旧本中,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流传最广。近人朱谦之认为:王本属文人系统,一般为学者推崇;河上本近民间系统,文句简古。河上本与王本比较,以河上本为优。②河上本自身也有不同。据李道纯称:有河上公解注,有二家全解,有章句白本,三本中以章句白本理长。③朱谦之又说注本有北方传本与南方传本的不同。北方本以敦煌发现的六朝唐写本为代表,即敦煌本;南方本则以日本奈良圣语藏镰仓旧抄卷子残本及东北大学教授武内义雄所藏室町时代抄本为代表。北方本优于南方本。
河上公注本文字简明,清晰精确,有相当浓厚的养生思想,反映了东汉社会尚黄老神仙的思潮。注中反复讲"自爱其身,以宝精气"(七十二章);"治身者当爱精气而不放逸"(五十九章);"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同上);"爱精重施,髓满骨强"(一章),"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三十三章);特别强调了宝精爱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河上注本还以"去六情"、"损情去yù"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认为:得道之人,损情去yù,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六十章);
治身当除情去yù,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十一章);情yù断绝,德与道合,就能无所不施,无所不为(四十八章);除情去yù,守中和,就是知道要之门户(一章)。
河上注将治身与治国相结合,主张身国同一。以人君作为养生之道的施教对象,把养生之道和人君的南面术联系起来。它说,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十章);
圣人治国与治身相同(三章);效法道的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四十三章);人能知止足,则福禄在己,治身神不劳,治国民不扰(四十四章);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六十章);治国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身当爱精气,不放逸(五十九章)。把治身的原则推而广之,扩充到治国当中,则国无不治;反过来说,把治国的道理运用于治身,则身无不治。身与国是相通的,清静无为、知足俭啬是二者共同的原则。这是对老子原有思想的发挥,后世道教徒解老时也继承了这一观点。
河上注中多有神仙思想,如注"谷神不死"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六章)。注"及吾无身,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