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涵芬楼影印本前,北京白云观藏本已有残缺,未曾觅补。此本借用现藏上海图书馆的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共计补缺一千七百余行,纠正错简十七处,还描补缺损字五百余个。此书十六开精装,共三十六册。第一册有前言和目录,最后一册附印上海图书馆藏缪荃孙旧藏清刻本《道藏目录详注》。每页分上中下各二十行,字迹清楚悦目。为影印本《正统道藏》(包括《万历续道藏》)中较好的本子。

    《正统道藏》卷帙浩繁,兼之其实际内容多与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不合,检索十分不便,1935年,翁独健编《道藏子目引得》,以《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影印本为主,又加入《道藏阙经目录》和《道藏辑要》,内容分为《分类引得》(《道藏辑要新增道经目录》附其后)、《经名引得》(有去冠经名与简称经名之互见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等四部分。为检索《正统道藏》提供了方便。此外,法国学者施博尔编有《道藏通检》,并主持了大型的《道藏索引和提要》的编制工作。《正统道藏》所收经籍多依托三清尊神所说或历代仙真所撰,作者、年代不明;书名既长,且多异名(尤其是六朝道经)。据说施博尔等多国学者所编制的综合索引,包括了作者、流派、年代和经符导名等因素,方法更加细密。

    《万历续道藏》

    《万历续道藏》是《正统道藏》的续集。明正统十年(1445)编成的《正统道藏》,因搜访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该藏编成后的一二百年间,又有新的道书问世。故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

    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杜字至缨字,得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称《万历续道藏》,是为《正统道藏》的续集。正、续《道藏》合计五百一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页,皆刊于内府,而板藏于京师灵佑宫,入清代以后移于大光明殿。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自万历合印后,习惯上或简称《道藏》。明刘若愚《明朝宫史》云:"道经一藏,五百十二函。"《明史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即合指二书。今通行本《正统道藏》末《大明道藏经目录》四卷附有《续道藏经目录》一卷,亦系万历续刊时补入。此书末有题识:"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zhēn rén掌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灵佑宫供奉。"《万历续道藏》所收数种道书末,皆附类似识语,时间或同此,或在二月十五日,止于缨字号《庄子翼》卷末附录前。

    《万历续道藏》首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末收焦所撰《庄子翼》,共补收道书五十六种,不再分类。绝大部分为元明道书,其中以明代新出道书居多。但也有一些早出的经籍,如《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一卷、《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一卷、《北斗九皇隐讳经》一卷、《太上洞真回玄章》一卷、《上清金章十二篇》一卷等,当归洞真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一卷(此书异名《升玄步虚章》《无上秘要》引作《洞玄玉京山经》),《太上洞玄济众经》一卷,当入洞玄部;《太上老君开天经》一卷、《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一卷,当入太玄部。还收入《易林》十卷(旧题焦赣撰)、《谭子化书》六卷(紫极宫碑本)。晚出之作也很有参考价值。例如《高上玉皇本行经注》,为明五峰山全真道周玄真注,附有不少序(其中多扶乩之笔),倡言三教同尊道,反映了当时的三教关系。《皇明恩命世录》和《汉天师世家》是研究正一道历史的重要资料;《紫皇炼度玄科》系神宵派道书;

    《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为清微派作品。余如《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