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转为守势,在守势作战中,确保心理和物理平衡的唯一方法,就是采取四周防御,因此由守势遂转为纯消极防御。在此新型战争情势下,首为「攻势作战」与兴「守势作战」,已无俨然之区分,乃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相互渗透,攻防追退混然一体,先总裁蒋公之「三角形攻击战斗群」军事思想,乃纯系基於戡乱战争之经验教训而产生,所谓「边边可自保,面面可制敌,各角互犄合击」,其原理即为「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相互渗透,攻防追退混然一体」,唯有如此在新型战争中,始是永保「心理」和「物理」之平衡,使一切战力始能充分发挥;亦唯有「攻防追退混然一体」,始是永保战场之「主动」和「行动自由」,於作战中祗要能将主动和行动自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则必可战胜,无奈我国军各级干部对此一军事思想被科学引入歧途,不是在纸上画三角彩,成为纸上谈兵,就是将部队於实地上硬xìng部成三角形,而作机械式运用,如此使其精神於其躯壳中蝉脱,军事上之活的原理,亦成为科学上死的公式。如何去正确的了解和运用「三角形攻击战斗群」军事思想,实亦仅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yù加以阐述,亦祗有置身於此没有战线的新型战争中,如何使「攻防追退混然一体」去加以了解和运用。
次为军队指挥问题,问题之一,乃在此攻防追退混然一体之作战方式下,高级指挥官必须亲随部队行动及亲临前线指挥,始能把握战场瞬息千变万化之状况及瞬息即逝之战机,适时、适地、适切解决「打」兴「走」、「追」和「退」之问题,在戡乱战争中共匪之「五虎将」林彪、陈毅、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等,无一不是亲随匪部行动,及亲临前线指挥,直至窃取大陆为止,而当时我各方面军大员,是永远坐镇於徐州、北平、西安、沈阳等几个大城市之内,於共匪攻陷这几个大城市之前,从未出这几个大城市之城门一步,仅傅作义可能是一个例外。後令其任华北剿匪总司令,奈为时已晚;问题之二,乃在此攻防追退混然一体之作战力式下,通常是由前向後指挥,正如pào兵前进观测员「有的放矢」由前向後要求shè击,非为pào兵连连长於後方「无的放矢」下命令shè击,此种由前向後指挥,一方面前方之下级一见有歼敌之好机,立即向上级要求,上级是随说随到,因情报来得及时准确,只要出兵必获全胜,另一方面因高级指挥官亲临前线,随时掌握战场最新之状况,其所下达「攻、防、追、退」之命令乃是由前线向後方下达;简单的说;由前向後指挥乃「跟我来」,由後向前指挥乃「向前推」,此为「主动xìng、积极xìng、创造xìng」与「被动xìng、消极xìng、落伍xìng」之分野;戡乱战争中之匪军及越战中之越共,通常系采由前向後指挥,相反的,我军及越战中之美军则仍固守由後向前指挥之传统,但以阿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则采「跟我来」之由前向後指挥,第四次以阿战争以色列军队如邓艾渡yīn平东渡苏伊士运河,奇袭埃及军之背後时,其国防部长戴阳身先士卒渡过该河,其精神深值我高级将领所效法。
再其次乃为在此「没有战线」的新型战争中,乃「民众即战场,民众即後方」,所谓「军队如鱼,民众如水」,乃为千真万确的事,所谓「民众即战场」,即大学上所说「有人斯有土」,没有民众积极支持,也就没有土,军队成为两脚不若地与敌人作战,将被敌人一推就倒,通常所称之「战争面」,此乃仅是一个抽象之名词,这个「面」不是死的土地,乃是活的人,也就是广大的民众;所谓「民众即後方」,因在此没有战线的新型战争中,没有真正的前线和後方,但实质的後方就是民众,军队祗要得到广大的民众积极支持和保护,到处均是安全的後方,到处均可得到补给;因此,我战地党、政要员,在观念上不是等待或依赖军队规复土地後,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