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讲明白了,到了规定的时间,由各校把学生引到那个地方去实验,如此办法,一套标本仪器,可供几个学校之用;并且还可以把它开放,使校外之人,也能享受这种利益。如果有了这种设备,又有指导者居住其中,那些贫苦子弟,可以一面谋他的生活,一面抽暇自修,遇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向人请问,倘若无人请问,就可赴公共场所请指导人指示,又有仪器标本可供实验,所得的知识,即与在校的无异。自己把学问造好了,与在校学生受同样考试,所得的结果,亦与在校者无有区别。如此办法,那些贫家子弟,有出身之路,有求高深学问的机会,于文化上是很有增进的。

    有人说:依照这种办法,那个指导员就难以物色了,他必要学问极高深,又必须各种学科无所不通,各种书籍无所不览的,方能胜任。他说:这也不必虑及,此事着手之初,可先就中学的课程,分科聘请专员,负指导之责;并可先把教科书标示出来的,指导员对于这几部教科书,负充分指导之责,若来问的人,出了范围以外,指导员如能了解,不妨先说与他听;如不了解,就可谢绝他。如此办去,只消能够充当中学教师的,就可充当指导员了,此项人才,又有什么难以物色呢?先把中学程度的一步办到了,中学以上的各科,再慢慢想法子去办。

    有人说:照你这样的办法,私塾学生也可毕业,现在的学生,岂不尽向私塾去了吗?学校内还招得到学生吗?他说:施行考试时,所考的是学校内应授的学科,并不在其他书籍中出题目,私塾如不改良,它的学生断不会侥幸及格,自然学生不会到它那里去,即使去了,也是要回来的;如果它的学生考试能及格,可见他的私塾,业已改良,与学校无异,岂不是很好的事吗?国家兴设学校的目的,原在造就人才,现在有私塾也在帮助造就,不支公家款项,造出的学生,又能合格,应当奖励之不暇,又何必阻止它呢?如果私塾尽都改良了,学校的学生,全体都向私塾去,也是无妨的,正好把造就人才的事,让与私塾去办,国家只消设一个考试制,去考试私塾的学生就是了。所有办学校的款项,可移来办平民学校,教育无力入私塾的学生,或是去办高级的学校,教授私塾所不能教的学科,岂不是很好吗?所以私塾发达,是很好的事,并不是悲观的事。但他所说的私塾,是包括私立学校,未向政府立案者在内,不仅仅是指乡村的私塾。

    他又说:现在学界中的争端很多,穷源竟委,细细推寻,可断言有一大半是由于位置上的关系。这也无怪其如此:全省教育局长c与夫校长教员,位置是有限的,具有局长c校长c教员的资格者,又是很多的,并且这种人才是逐年增加,实在是消纳不完;兼之实业不发达,各项人才没有出路,只有汇集于教育之一途,怎能不起争端呢?现在公家所办的学校,颇为人所诟病,富厚之家,每出重金延师训读,所苦的就是得不到毕业证书,如果施行考试制,私塾学生,与在校学生,同样地可以毕业,那些家资富有的人,把各项人才礼聘去充当教师,也就可以消纳了。或者自己约集几个朋友,组织私立学校,征收学费自行办理,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许多学校,对于社会也是很有利益的,这类私立学校,互相竞争,大家都想办好,自然教育事业就发达起来。公家所办的学校,见有私塾与它竞争,恐怕相形见绌,就不能不整顿内容,于是公家的学校自然可以好起来。有了那些具有校长教员资格的人,去充当私家教师,那些的塾师,也就被天然淘汰了。

    他查学所到的地方,往往有些校长对他说:“本年招收新生一班,投考的有数百人,我选取了几十名,其余很有些程度好的,因为额满了,都未收入,我这班学生,程度很整齐。”他听了这话,口虽不言,心中不免纳闷。因为政府是要行强迫教育的,不就学的,还要勒令就学,为什么想来就学的,反而叫他们废学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