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1994年的春天,徐汇区漕河泾金蝶苑,回响起来的迷人主旋律就是地产三部曲的地产家园华尔兹。
参加金蝶苑华尔兹舞会的两家公司,全民所有制的一家公司是上海建工系统的建筑公司下属的房地产公司,注册不久,刚刚起步。一看有现成的好项目,通过评估,马上拍板,下拨资金,不在话下。投入多少多少万?没事。只不过是在整个上海建工系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业绩统计报表上,顺理成章的加上了一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小项目。积沙成滩,聚沙成塔。十个百个这样不起眼的项目,成就了房地产时代潮流的一支新军。人们看到的高举上海建工旗帜的房地产团队,正是由上海建工系统所有单位下属的房地产板块的企业组建而成。鸟枪换炮的时候到了,人们不会忘记鸟枪。弹弓换鸟枪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弹弓。建筑公司在长白山医院建造门诊大楼c病房大楼c医技大楼用不着弹弓,计划经济,对号入座。做房地产,市场经济,非用不可——瞄准c发射!建筑公司下属房地产公司参建金蝶苑的乐趣,开玩笑的话就是弹弓打鸟的开心。
另一家三农系统的公司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公司。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归并在农业行当的公民叫农民,他们住在农村,起步在希望的田野上。参建金蝶苑的三农系统的公司,综合经济实力当时在整个上海农口(沪官用语,农业口子)的排名已经连续几年进入前十名。福布斯排行榜和后来的胡润排行榜没有这个项目的研究。中国的张润c李润们都在研究,因为这个排行榜可是基本国情的重要数据。研究了上海基本市情的有关领导,介绍三农系统的公司结识长白山医院的长河公司,就是一种播种希望的农口工作的习惯性安排。众所周知:城市人挤,农村人多。农民进城,都是一拨。
话说金蝶苑参建——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参建的三农公司非常民主,经集体经济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广泛征求民意,一致通过雄赳赳气昂昂c跨过黄浦江的投资决定,农民进城,投资房产。什么“乡下人,到上海,上海闲话讲勿来,米西米西炒咸菜”?这种童谣,虽然流传,昨日花黄,进博物馆。海纳百川,川沙进来!后来在金蝶苑宝地掘到一桶金的川沙三农团队,至今难忘和感恩有关领导高瞻远瞩c播种希望的安排。
按照常谦夫的销控策划方案,来参建金蝶苑的六六大顺的两栋大楼的六个层面,都是在两栋楼的三层c六层c九层和十三层c十六层c十九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沪语说的好——三六九,捞现钞。打麻将如果挺好了三六九三张牌,你就等着胡牌数钱吧。没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
三农公司的特点是集体经济,所以他们的参建具有三农特色。到手的六个层面,四个层面归集体经济投资所有,另外专门拿出两个层面,再来一次六六大顺,分给集体经济下属的十二个个人承包经营的老板,每人参建一套。长河公司在《地产家园》里的人物表是一院之长c哥俩好c三羊开泰c四师同堂c五老峰c六匹马?这里两个层面是一打老板!各个老板都是在三楼c六楼!他们很低调,把好的层面让给集体经济,自己就口口声声在三六一十八c参建马上发,讨口彩c捞现钞。这些老板,有鸡司令——养鸡场出身的老板c鸭大王——养鸭场起步的老板c鱼掌柜——养鱼塘经营的老板c肉祖宗——养猪场当家的老板c上海水蜜桃老板c老来青香米老板,还有后起之秀的奶糖老板c浦东大佬馆饭店老板c汽车销售老板c家具厂老板c地板厂老板c门窗厂老板。读者可以想象,这些老板,隔三差五,到漕河泾金蝶苑来看看——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投资的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高楼大厦节节长高,心里那个味道是打翻了蜜糖罐——甜滋滋甜滋滋的。川沙人讲歇后语是:困梦头里笑出声——笑晒唻!一把钥匙放勒心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