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着上班。但他们面临的压力不是被疏离的压力,而是成功带来的压力。他们必须面对成功的挑战,适应高压生活的挑战,而不是担心是否会有挑战的挑战。”

    这也是我和呼叫中心的很多接线员谈话后的感觉:和所有其他现代xìng的扩张一样,外包也在挑战传统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过,印度人经受了这么多年贫穷和官僚主义的折磨,他们急于改变现状,多工作一些时间似乎是可以忍受的。而且,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来说,在班加罗尔努力工作要比试图在美国开始新生活容易得多。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他们可以留在印度,拿到在当地来看相当丰厚的薪水,并且不必远离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亲人,也不必去适应新的文化和饮食。结果,这些工作反而能让他们更好地做一个印度人。24/7呼叫中心的人事主管安尼。尤尼克瑞桑对我说:“我完成MBA 学业后参加了GMAT考试。本来我是可以去美国的普渡大学学习的,但当时没有足够的钱作学费,最后只好作罢。现在虽然我有这种经济能力了,但很多美国企业都进入了班加罗尔,在印度就可以进入跨国公司工作,因此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美国。在这里我可以享受印度的米饭和森巴(sambar ,一种传统的印度汤),没有必要去努力适应凉拌卷心菜和冻牛ròu。既有印度美食,又可以在跨国公司工作,两全其美,为什么还要到美国去呢?”她在班加罗尔拥有一所公寓和一辆车,即使在美国也算相当不错的生活水平了。

    如果你能在24/7呼叫中心走一圈,你会发现所有的电脑使用的都是微软cāo作系统,芯片都是英特尔的,电话是朗讯(Lucent)的,空调是开利(Carrier )

    的,甚至连饮用水都是可口可乐的。除此之外,24/7呼叫中心90% 的股份都是由美国投资者持有的。因此,尽管美国近些年来将一些服务工作外包给了印度,但美国公司对印度的出口却从1990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50亿美元。美国的一些服务业工作转移到了印度,但是印度高速发展的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去的还会再来。

    9 年前,当日本汽车大量出口美国时,我曾写过一篇专栏文章,讲述了我和9 岁女儿奥利一起在电脑上玩游戏时发生的故事。游戏的名字是《卡门。圣地亚哥在哪儿?》(Where in the World is Cacomn Sandiego ?)我想提醒她,卡门去了底特律,于是我问奥利:“汽车都是在哪儿制造的啊?”没想到她连想都没想就说:“日本。”

    噢!

    我在参观班加罗尔的软件设计公司Global Edge 时又想起了这个故事,这家公司营销部门的经理拉杰什。拉奥(Rajesh Rao)告诉我,他刚刚给美国一家公司打过电话,希望能争取到商业机会。拉奥刚刚介绍自己是一家印度软件公司,电话另一端的美国主管就说:“Namaste ”,这是印第语的常用问候。拉奥说:“几年前,没有多少美国人愿意和我们谈生意,但现在他们都很热情。”一些人甚至知道怎么用印第语问好了。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了一个外孙女,告诉她我要去印度,她也许会问我:“外公,那是生产软件的地方吗?”

    我想我会回答她,不完全是。每种新产品从软件到小饰品都要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包括基本研究、应用研究、孵化期、开发测试、生产、应用、技术支持和后续设计等。每个阶段都是专业化和独特的,印度、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智力可以为一家大型美国跨国公司解决整个生产过程,但是这些国家都在不断提高他们的研发能力。美国一家研发公司Sarnoff 的研究人员S.切鲁库里称,创新业在走向全球化,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