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名也。

    是书皆谈王伯经权之要,成于开元四年。自序称,六十三篇,合为十卷。《唐志》与晁公武《读书志》卷数并同。

    今久无刊本。王士祯《居易录》记,徐乾学(号健庵)尝得宋椠于临清。此本前有『传是楼』一印,又有『健收藏图书』一印,后有『乾学』一印。每卷之末皆题『杭州净戒院新印』七字。犹南宋旧刻,盖即士祯所言之本。然仅存九卷,末有洪武丁已沈新民『跋』,称其:“第十卷,载yīn谋家本缺,今存者六十四篇”云云。是佚其一卷,而反多一篇。与蕤『序』六十三篇之数不合。然勘验所存,实为篇六十有四,疑蕤『序』或传写之讹也。

    第一卷八篇题曰:『文上』

    第三卷四篇题曰:『文下』

    第二卷四篇则有子目无总题,以例推之,当脱『文中』二字。

    《长短经》(〖唐〗赵蕤撰)原文(『石然书屋』整理) 4

    第四卷一篇题曰:『霸纪上』

    第五卷一篇论七雄之事,题曰:『霸纪中』

    第六卷一篇论三国之事,亦无总题,以例推之,当脱『霸纪下』三字。

    第七卷二篇题曰:『权议』

    第八卷十九篇题曰:『杂说』

    第九卷二十四篇题曰:『兵权』

    第十卷所谓『yīn谋』者,则今不可考。篇中注文颇详,多引古书,盖蕤所自作。注首或标以『议曰』二字,或亦不标。体例不一,亦未详其故也。

    刘向序《战国策》,称或题曰:『长短』。此书辨析事势,其源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虽因时制变,不免为事功之学。而大旨主于实用,

    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故不悖于儒者,其文格亦颇近荀悦《申鉴》、刘邵《人物志》,犹有魏晋之遗。唐人著述,世远渐稀。虽佚十分之一,固当全璧视之矣。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恭校上

    总篡官臣纪昀、臣陆锡能、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卷一 文 上

    卷二 文 中

    卷三 文 下

    卷四 霸纪上

    卷五 霸纪中

    卷六 霸纪下

    卷七 权 议

    卷八 杂 说

    卷九 兵 权

    卷一文上

    ★大体第一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垂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汉高帝曰:夫运筹策於帏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已有之,通肚君道者也。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汤武一百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故称设宫分职,君之体也;委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