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c大师小传

    周信芳原名士楚艺名麒麟童原籍浙江慈溪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出身艺人家庭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继谭c汪c孙三大老生流派之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爱的一个新流派“麒派”的创始人他六岁拜陈长兴为师七岁登台十三岁就成为戏班中的主角到天津c北京等地演出到北京后搭入“喜连成”科班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从这里起他将七岁登台始用的“七龄童”艺名改为“麒麟童”也就是从这时起“麒麟童”这个名字一直屹立在京剧剧坛上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周信芳六岁随父周慰堂(演青衣艺名金琴仙)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功学戏七岁登台演《铁莲花》中的定生艺名“七龄童”

    1906年后随王鸿寿赴汉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后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c林树森c高百岁同台

    1912年返沪在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c李吉瑞c金秀山c冯子和等人同台颇受熏陶演技渐趋成熟

    1915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上海丹桂第一台c更新舞台c大新舞台c天赡舞台演出排演了连台本戏《汉刘邦》c《天雨花》c《封神榜》等在此期间两度赴北京c天律演出将《萧何月下追韩信》c《鸿门宴》c《鹿台恨》c《反五关》等戏介绍给北方观众人称“麒派”

    1927年参加南国社在《雷雨》中饰周朴园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积极参加救亡活动并演出《徽钦二帝》c《文天祥》c《史可法》等戏激起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随后又继续演出了《香纪》c《董小宛》c《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识的戏

    1940年1月23日为救济灾民京剧大师周信芳与文化界人士联合义演话剧《雷雨》周信饰演周朴园其他演员有金素雯c高百岁c桑弧c胡梯维c马琦兰等朱端钧导演报界均发文赞扬周信芳多才多艺

    1949年以后他参与编演新戏移植演出了昆曲《十五贯》创演了《义责王魁》和《海瑞上疏》

    1949年9月周信芳应邀赴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先后任上海军管会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c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c上海京剧院院长c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c上海分会主席等职

    1952年10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徐策跑城》获荣誉奖

    1953年冬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5年4月及1961年12月文化部c全国文联c中国剧协等先后联合举办“梅兰芳c周信芳舞台生活50周年纪念”及“周信芳舞台生活60年纪念”演出活动50和60年代多次率团到华东c中南c西南c西北c华北c华南等地巡回演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1956年率团赴莫斯科c列宁格勒等9城市演出

    1959年加入了中国

    周信芳早年弟子有高百岁c陈鹤峰c李如春c杨宝童c王少楼等

    1960年前后他先后收沈金波c童祥苓c萧润增c霍鑫涛c张学海等人为徒

    “”中周信芳身心遭到严重的折磨与摧残于1975年含冤逝世

    2c代表作及艺术感染力

    《徐策跑城》c《乌龙院》c《萧河月下追韩信》c《四进士》c《扫松下书》c《斩经堂》c《清风亭》c《坐楼杀惜》c《义责王魁》c《打严嵩》等

    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嗓虽不好而能唱他声音宽响沙而不嘶晚年转具苍醇之音色拔高示反觉圆润低音更见出浑厚特色他的唱以苍凉遒劲为特色朴而不直顿挫有力往往有极富曲折跌宕之处尤其注意抒发人物感情高拨子c汉调等唱腔有独特的韵味

    周信芳的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津c爆满讲究喷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老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