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c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布达拉宫源于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时为公主建的宫室但建成现在的规模是到17世纪才完成

    展历史

    佛教在西藏展的历史分两个历史阶段藏文史籍一般称“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约2百年为前弘期这一时期佛教在吐蕃还是一种外來宗教它在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斗争中展起來其间曾一度占优势赤松德赞(755一797在位)时从印度迎來寂护和莲花生两大师建立桑耶寺和僧团组织期间在印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曾引一场争论(792794)最终印传佛教在赞普的支持下得以取胜赤祖德赞(815一838在位)时又委僧人为大相并规定七户养僧一人之制等佛教得到进一步展他的继任者赞普达玛期间佛教遭受严重打击但其后约百年卫藏地区的佛教仍不绝如缕

    10世纪佛教逐渐由西康c青海c阿里等地将戒律传回卫藏地区同时有一些人去印度求法其中最有成绩的是仁钦桑波(r一chen一bzang一b一9581055)译出以密宗为主的不少显密经典又从印度迎请阿底峡进藏主要传授显宗教理兼及密宗这样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c噶当派c萨迦派c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c不同修持教授c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c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c仪轨复杂c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显宗说一切有部c经部c唯识c中观四宗中以中观为最达龙树一系的论典以“正理聚六论”为中心经过宗喀巴的倡导中观应成派月称所著的《入中论》最受推崇成为中观论著的代表作《现观庄严论》与《入中论》两书汉文未译而龙树的《大智度论》藏文未译因而成为藏传与汉传佛学之一重要区别藏传显宗教理的传授与探讨特别注重口头的立宗辩论辩论时严格按照因明学的“应成论式”的规矩进行辨析精细入微为其他各系佛学少有藏传密宗一般分为事部c行部c瑜伽部c无上瑜伽部等四部而各宗派多以无上瑜伽部的各种教授为主要修行法门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c噶举派c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是藏传佛教的另一大特点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多数派别都和一定的政治势力(包括地方实力集团或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赞赞普时初见雏形至萨迦派时正式确立其后不断完善待格鲁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后而达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时废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