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凤笙道:“二叔见过大灾的年景吧?我小时候总听娘说,有一年大冷,地里不出粮,死了很多人,数都数不过来。河里的水连牲畜都不敢喝,怕染上瘟疫。很多大户家里也都遭了抢。可见真把人逼急了,无论好坏,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如今身边只有二叔帮衬,这次的事,家里c商行只怕都瞒不住,还要您替我周全。“

    俞程文道:”你就不怕底下掌柜们闹事?“

    凤笙道:“他们如果跟闫家不是一条心,只怕也待不长久。”

    俞程文道:“那些老伙计呢?很多可都是从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跟着闫家做事的啊。”

    凤笙道:“我知道。他们对闫家忠心,我也绝不亏待他们。有我一口饭,肯定有他们的。您让他们不用担心,无论如何,商行都不会倒。我总会保他们周全的。”

    “说是这么说,可咱们欠洋人那三百万,到时候拿什么还呢?凤笙,我们做生意,求的是一个稳。不能做事不计后果啊。“

    凤笙摇摇头:”二叔,您放心,我没拿日昌号做抵押。压的是闫家的古董,还有,那块田黄石镇纸“

    “什么!”俞程文惊呆了。

    那块镇纸,跟前朝宣宗的宝玺,用的是同一块籽料,都是福建寿山的田黄石,如今想寻一块完整的寿山田黄已经不大可能。

    而镇纸上刻的”文正忠定“四个字,是宣宗亲笔书写,作为凤笙曾祖父六次荡海寇有功的嘉奖。

    先前晴姨太太不识货,把这东西当玩意,给闫凤业玩,实在是她暴殄天物。

    俞程文也曾听闻,说宣统帝下位时,什么也不带,只带走一方田黄石的“皇帝之宝“,自此,田黄石更加有价无市。

    他忍不住着急:“那你怎么能抵出去?“

    这样的东西,就算砸锅卖铁,都得好好留着,传给子孙后代的。

    “您放心,东西我压在花旗银行,还清贷款就能拿回来。没让德意志银行拿去。“凤笙道。

    俞程文这才觉得好受了些:“施米的事,还得从长计议。”

    凤笙话题一转:“您知道上海天津那儿,很多工厂,先后倒闭的事么?

    俞程文道:”是经营不善?“

    凤笙摇头:”不全是。不少是被人一把火,一夜间烧光的。“

    俞程文很吃惊:”查出是谁干的了吗?“

    凤笙道:”还不知道很可能是日本人“

    俞程文想了想最近几年,日货确实盛行,日本人的工厂遍地开花,发展之迅速,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如今外国人在我们地头上作乱,我们自己人再欺压自己人,不是逼他们造反么?世道一乱,再大的家业,也得一朝付诸东流可这事没这么简单啊,你不愿意赚人命钱,外面多的是人眼红。那么多人眼馋的肉,让你扔出去了,你想想,会是什么后果?这事我得好好想想再说,你别再说了。”

    两人在屋里说话,却不知道,段伯烽回来后,听三太太说,亲家二老爷来了,便特意过来见上一见,却机缘巧合,听到了这番话。

    段伯烽没有进门,转去书房,写了张批条,叫来张副官:“给张思成,让他明天早上十点来公馆见我。”

    张思成如今任省财政厅厅长。

    张副官拿着批条出去,段伯烽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握着一只玉貔貅。

    凤笙

    闫家怎么会教出这么个女儿?

    听闻她幼年丧母,家里因为有个受宠的姨太太,养得她格外本分c木讷。

    段伯烽觉得传言果然不实。

    那是个胆大c敢为的女子。

    从前只以为她遇事机敏。

    当然也有女子心慈的通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