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满朝哗然,文武赞口不绝!朝堂上取得一致意见,让帝舜穿上帝服郊天祭地。郊祭以后,帝王穿龙袍便成为定制(袍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结束)。

    第二年春天,照例又是儿童入学之期。帝舜与君臣商议道:“教孝教悌,明礼习让,这种科目固然是做人基本的要事,但是恐怕将来有两种缺点:一种是关于儿童本身的,专让静,不让动,身体发育恐受影响。一种是关于国家前途的,专尚文,不尚武,民气逐渐委靡,易流于积弱。这两种流弊似乎不能不预先防到。”

    群臣听了,都以为然。于是大家讨论起来,有的主张增加shè箭一科,有的主张增加御车一科,纷纷不一。弃建议道:

    “shè、御二科应该加上。shè可以观德,可以习勤,不但能够养成武士,而且仍不失教育原则。这两科适宜于年长的庠生,若是幼年庠生则不可,他们体力未足,恐怕不甚相宜。现在规定七岁入下庠,十五岁人入上庠。七岁的儿童,叫他shè御,固然万万不能胜任,就是十五岁的儿童,亦似乎尚早。我觉得,最好添一种舞的科目。从前yīn康氏的时代,因为yīn多滞伏,民气壅闭,于是创出这种舞法,以教百姓,后来民气果然多发扬了。所以舞这个方法于人身极有价值。舞有两种:一种是徒手舞,盘旋进退,俯仰高下,演出种种的节目,与儿童兴趣极相合,凡七岁的小庠生都可以用的。一种是器械舞,又可以别为二类:一类是文,一类是武。文舞用?用羽;武舞用于用戚。羽?较轻,易于挥洒,凡年在十二岁以上之庠生都可用之。干戚较重,舞动不易,凡十五以上大庠生就可用之。如此排定程序,以次而进,练习到后来,不但技艺娴熟,而且力气亦可以增加。所以,我以为要提倡武事,振作士气,寓之于教育之中,以入庠之初添加舞干戚羽?一科为最宜。这科名目定为万舞,未知帝意如何?“众臣听了都很赞成。于是就叫乐正夔来做这方面的准备。

    又过了几年,帝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倡导养老于庠。让那些朝中的年高致仕和百姓中的老人在庠舍中颐养天年。其养之法,必不至于帝者。来庠之时,一举燕礼而已。凡在庠之老者,必有常年之膳食。而老者在庠,各就所长,聚少年学子而教之。

    帝舜养国老(退休的官员)于上庠,养庶老(民间的年老百姓)于下庠。并经常率众臣到庠舍去视庠,看望和抚恤那些老人。每次都是极为庄重,帝要亲自训导,庠生向老人和师庠恭行谒师礼。仪式完后,便设宴款待那些老人和教师。

    “肴?於俎,行一献之礼,坐而饮酒,以至於醉。以虞氏帝道宏大,故养老以燕礼。”

    帝舜对老人十分尊重。其尊师爱教,尊老敬老之风范,影响着在庠庠生。庠生见帝隆礼在庠之师儒,则服教说学之心,因之益挚。

    自此以后,帝舜朝大兴教化,庶民百姓的品行不断提高。各地的风气不断的变好。“不必赏而百姓自然相劝于为善,不必罚而百姓自然相戒畏为恶。”真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国泰民安!

    松语文学

    第三十八回   雷雨荐贤 [本章字数:2288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10 18:16:05.0]

    ----------------------------------------------------

    第三十八回   雷雨荐贤

    虞舜之世,朝政清明、天下和谐、国泰民安、播美千古。其他尚且不说,且看他那君臣之间的关系,真是如师如友。君不恃尊,臣忘其卑,君臣之间相互赞美,相互规戒。政治之风,千古难觅。

    一日视朝,帝舜见历年之政绩,莫不井然有条,斐然可见。心中不禁大喜,乃向群臣赞美道:

    “天下能有如此平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