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了九大州,使九州的百姓安居乐业。
他在济水和黄河间的兖州一带,疏通了九条支流,雷夏泽也已经汇聚成湖泊。雍、沮二水共同流了进来,百姓都能从丘陵上搬到平原,在那些适宜种桑的土地上养起了蚕。这一带土地颜色黑而肥沃,草木旺盛,庄稼丰收。丰收的百姓,每年都为国都进贡。兖州一带所进的贡赋是漆、丝及有花纹的锦锈。
在从东海到泰山这一带的青州,疏通了潍(wei.山东境)水,淄(zi.山东境。)水。这里的土地颜色发白而肥美,海边上有大片可以煮盐的咸地。生活丰裕的百姓,为国都进的贡有盐细葛布及海产,还有泰山谷中的丝、麻、铅、松和奇形怪状的石头。莱夷的地方,也可以放牧牲畜了。
从荆山到黄河的豫州一带,伊水、洛水、?水、涧水导入黄河以后,这里的土质柔细,低洼的地方肥美而色黑。这一带为国都进贡的是漆、丝、细葛布和麻。
冀州一带的治洪征赋是从雷首、壶口山开始,其次是治理梁山,歧山,接着便施工到岳山南边、漳水流域。这一带土壤肥沃,所纳赋税在九州中是第一等的。
泰山以南至淮水的徐州,治理了淮水、沂水以后,蒙山(山东平邑县)、羽山也得到了治理。这里土壤颜色发红,有粘xìng而肥美,草木非常旺盛,属第二等的田地。这里所进的贡品是五色土和羽山山谷中产的雉,泽山南面的独生桐木,淮水下游的蚌珠及鱼类,还有黑色的绸布和白绸。
北到淮水,东南到海的扬州一带,三条江水(具体尚无定说)已流入海中,滩露出来的地上长满了竹子,草美树大。盛产的三色铜,美玉、竹编、象牙、兽皮、羽毛、等都成为贡品。
从荆山到衡山的南边,是荆州地方。长江、汉水都经过这里流入海里。九条江都被驯服,顺着河道而行,沱、涔二水已经疏通,云、梦二泽已经治理。人民过上了安生的日子,他们把象牙、兽皮、三色铜、树木,?(nu)石、丹砂、锦缎、珍珠等特产做为贡品送到京都。
华山南边,西到黑水的梁州一带,沱(tuo.)、涔(cen出汉中南郑东南旱山)二水都已疏通,桓(huan)水(大渡河。出蜀山,行羌中,入岷江)得到了治理。汶水,?冢山(汉水发源于此,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沿途接纳胥水河、旬河、堵河(最大)、丹江、唐白河等,)蔡山(现名周公山,四川雅安县境),蒙山(四川名山县城西侧)同时也得到了治理。这里虽边远僻辟,但所进贡之物很多,有金、银、铁,镂钢,熊罴、狐狸、大象皮制品及地毯一类。西起黑水(黑水河又名长石坝河,发源于四川省大邑县双河乡境内的大雪峰东,南流纳白英沟、三岔沟、麦秧林、冷浸沟等支流,在中嘴汇黄水河后名大川河,出大邑县境,经芦山县注入青衣江。),东到西河的雍州一带,泾水排入了渭水北岸的湾里,弱水排到了西边。漆水、沮水都已顺着河道流入渭水。沣水也与渭水合在了一起。西戎各国水患已平,民众生活安定。滩露出来的土地都是一等的好地,美玉,地毯一类的贡品,不断地送往都城。(《夏本纪》: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
治理完九州以后,又开始治理九山。先从?(qian.)山(陇西之闲,在今甘肃?源县西六十里)开始,治理到岐山。歧山治理完后,再到荆山施工。荆山完后,越过黄河,再从壶口山开始,经雷首山一直施工到太岳山。又从砥柱山开始,过析城山,治理到王屋山。再从太行山开始,经常山,施工到碣石山,一直到海边。又从西倾开始,经朱围山而鸟鼠山,接着施工到太华山。再从熊耳山开始,经嵩山,到桐柏山,一直施工到负尾山。又从?冢山一直施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