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滋味。那一刻,我特别想已经几年都没见到的妈妈。我就挑那牌子、挑啊,不知不觉的,眼睛就模糊一片,泪水噼里啪啦地往下落。

    那个筐里啊,牌子都装满了,用手在里面轻轻一拨,"哗哗"地响啊!

    老人说到这里,眼睛又红了。

    那天晚上,平日里早睡早起的老人竟然和我谈到了凌晨1点多钟,如果不是伯母过来催促,谈话也许会持续到第二天天亮。

    临别,伯母送我时说,他呀,心里的话都憋了五十年了,总算有人和他唠唠了。

    问老人,起义回来了,怎么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老人说,当年帮助建设民航西北局,一次机场上空突然刮沙尘暴,当时有五架飞机在空中准备降落,老人就站在指挥车前,从容不迫地指挥,直到那五架飞机平安落地。当时西北局领导觉得李宏揆不错,就让他留下,于是他就留下了。

    ------------

    威廉.H.滕纳是员干将

    ------------

    渡运分队总共有五万官兵,单是飞行员就达8000人之多,他们的任务是,及时把工厂生产线上下来的飞机运送到国内的部队及世界各个战区,到1944年,由于各个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渡运分队每个月向部队移jiāo的各种飞机总运输量达到11000架之多。

    "二战期间",世界各个战区,只要有飞机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渡运分队队员活动的身影:

    一架飞机抵达目的地,办理jiāo接。飞机-不同型号的战斗机、轰zhà机、侦察机,运输机-C-47、C-46、C-87、C-109…你不知道有多少型号,种类繁多的运输机正式移jiāo给部队,一切完毕后,飞行员起身随便搭坐回程的飞机,也许是直达、也许是一段接一段地走,也许就是在国内,也许要绕上地球大半圈,最后回到国内。

    稍事休息、整理,两天后,再次启程。

    没有战火硝烟,但也充满危险。

    中美混合团大部分B-25轰zhà机,都是由渡运分队从美国环绕地球近一周送到印度卡拉奇的。和张义声共同驾驶B-25的那个坏掉一个发动机仍继续飞的机组,正是渡运分队。虞为、杨训伟和他的战友们回国所乘的C-47,也是渡运分队的任务。

    中国航空公司从70号之后所接的新机,也基本上都是由渡运分队所送达,至于1945年之后的C-46,几乎全是由渡运分队送抵加尔各答的。

    同样危险,没有"驼峰",照样摔!

    1944年3月13日,渡运分队机长塔特怀勒和他的伙伴驾驶新分配给中国航空公司的91号(出厂编号为100900)C-47由美国迈阿密起飞,德国战机在地中海沿岸的拦截使他们不得不从美国本土起飞后,一路南下,准备经停古巴,然后再横渡大西洋、印度洋至印度加尔各答。

    这条航线要比以往从格陵兰、冰岛…还要多绕出5000余公里。但哪里想到,机组在古巴停留加油后,从森亚格机场再次起飞、离地只有五十米时,遭遇"风切变",在一瞬间,飞机坠毁在跑道上,四名机组成员全部牺牲。(注一)他们是机长塔特怀勒(Tutwiler)、副驾驶凯利(Kelly)、领航员席琪(Zech)、电报员加苏沃斯基(Guszowosky)。

    噩耗传来,时任中航总经理李吉辰发去慰问电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封电报与其说是写给遇难的91号机组,不如说是写给整个中国航空公司在飞越驼峰航线中壮烈牺牲的所有中外将士!

    如今,原渡运分队的准将肩负重责,来到印度。

    滕纳将军。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