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理,就委任解孤为南阳长官。解孤到任后,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受到百姓的普遍好评。不久,晋廷要增加一个中军尉,晋平公又请祁黄羊物色,祁黄羊推荐了祁午。晋平公听了就说:“你推举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答道:“大王问谁可做中军尉,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孔子听到了上面两件事后称赞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美德。历史上无数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等,他们那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历尽磨难,以身殉国的“公”、“忠”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而只想自己得到利益的就是私,出于私心的就是伪善。而且发自内心、自觉的行善是真善,模仿别人、做表面文章的是伪善。为善而不求任何回报的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求回报的是伪善。

    像这些道理,都需要自己认真的分辨、考察。

    ※※※

    ※※※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①,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②。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③。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yín,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yù积善,决不可徇耳目④,惟从心源隐微处⑤,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注释】

    ①谨愿:谨慎老实,诚实。

    ②狂狷: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如果没有能循规蹈矩的人为友(可教的学生),那么宁愿和行为激进、xìng格耿直的人jiāo往。行为激进的人勇于进取,xìng格耿直的人不肯做坏事。”孔子认为这两者各执于一偏,不合乎中庸之道。孟子解释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孔子岂不yù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南宋朱熹又有所发挥,“行,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盖圣人本yù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不可得……故不若得此狂狷之人,犹可因其志而激励裁抑之,以进于中道”(《四书章句集注》)。认为狂狷者,如得良教,可以成为“中行”之人。

    ③德之贼:道德败坏者。《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

    ④徇:依从,遵从。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⑤心源:佛教名词。以心为万法根源,故曰“心源”。“心”字多义,主要为“集起”义、“本体”义。《菩提心论》说:“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天台宗本“一念三千”,主张“反照心源”,通过“止观”双运,以悟佛xìng。近代谭嗣同从其泛仁论出发,认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心源非己之源,一切众生之源也”。他试图通过扩张“心力”、“洁治心源”以度众生。

    【译文】

    什么是直和曲呢?现在人看到谨慎诚实的人,就一概把他们称为好人并赞赏他们;而像孔子那样的圣人却宁可欣赏狂狷的人。至于那些谨慎诚实的人,虽然周围的人都喜欢他们,但孔子却认为他们是道德的败坏者。这样看来,世人的善恶,分明和孔子的善恶相反。从这一个例子来推测,便可以知道,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取舍,没有不错误的。天地鬼神对善人降下福报、给恶人降下灾祸,都与孔子有相同的是非标准,却与世俗之见不同。凡是想积累善行的人,决不可以只为了让人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