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读书人从看到的社会现实出发,对佛教的善恶报应理论予以诘难。他们举例说,现在有某人行善,他的子孙并不兴旺。某人是做恶的,但他的家庭事业却很发达。由此他们认为佛家善恶报应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无稽之谈。而佛教的善恶报应之说,是与佛教的三世说相匹配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佛教认为,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经》说:“yù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yù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可见人们现在所受的祸福,是以前世的善恶为因的;而现在的善恶,又会成为后世的因。
中峰和尚不直接为“善恶报应”的理论作辩解,而是论述何为真善、伪善。中峰和尚说:“一般人的世俗情见没有洗涤清净,因此还没有打开正知、正见的眼睛,常常有将真善视为恶,将真恶视为善的情况发生。不怪自己是非颠倒,却反过来埋怨上天的报应有了差错。”佛典认为,人们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反于本真事理就有颠倒妄见。也正应了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
大家迷惑不解,进而问道:“善恶怎么会被弄反呢?”
中峰和尚就让他们试着举几个例子。
一个人说道:“骂人打人是恶,敬爱人、礼敬人是善。”
中峰和尚说:“未必都是这样。”
一个人说道:“不择手段地贪爱钱财是恶,cāo守清白是善。”
中峰和尚说:“未必都是这样。”
大家纷纷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但中峰和尚都认为未必如此。
所以众人就向中峰和尚请教。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是善;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是恶。”春秋末年,剑客要离由伍子胥推荐给吴王,被派去刺杀在卫国避难的公子庆忌。要离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行前请吴王杀掉自己妻儿,断己右手,然后假装出逃卫国。到了卫国后,又在庆忌面前大骂吴王,又向庆忌假献破吴之策,与庆忌结为好友。后乘庆忌不备,将其刺死。不知对于剑客要离为了别人,而杀妻断手又要作何评价?
只要对别人有益,即使是打人、骂人也是善。“周瑜打黄盖”,为了获得整个战局的胜利,这也可以说是善了。当时曹cāo率兵八十万,攻打东吴。在强敌压境的形势下,东吴大将黄盖向主帅周瑜献计,愿受皮ròu之苦以往曹营诈降,然后伺机实施火攻,击退曹军。周瑜采纳此计。当周瑜召集众将议事时,黄盖故意大讲曹cāo不可打,要周瑜弃甲倒戈降曹。周瑜佯装大怒,令人把黄盖拖翻杖脊五十,使得曹cāo对黄盖投降深信不疑。后在东吴和曹cāo决战时,黄盖以献东吴粮船为名,前往曹营诈降,而实际却指挥装有引火物的船只来到曹营,顺风点燃这些船只,成功地实行了火攻,大败曹cāo。
如果只是对自己有益,那么即使恭敬人、礼敬人,也都是恶。秦二世时,丞相赵高yīn谋篡位,但又恐怕群臣不服,于是在未动手夺权时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他特地叫人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鹿为马”,大臣们都畏惧赵高,所以有的人不敢作声,有些人为了讨好赵高,便歪曲事实,随声附和说献上的是马。由此看来这些“指鹿为马”的大臣虽然恭敬赵高,但其行径却实实在在的是“恶”。
所以,人们做善事,能利益别人的就是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是真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至公。“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祁黄羊也是大公无私之人。春秋晋平公时,南阳地方缺了个长官,便征求大夫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推荐了解孤。晋平公很惊奇,问他:“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举他?”祁黄羊坦然答道:“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南阳的长官,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