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倚以为重,时称“韩范”,有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两年后,因范仲淹罢政,韩琦自请外出,知扬州等。嘉年间(10561063),复入为枢密使、宰相。经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神宗即位后,出判相州(今河南安阳)、大名府等地。王安石变法,他屡次上疏反对。封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卒。著有《安阳集》。
【译文】
冯琢庵先生的父亲在当秀才的时候,有一年深冬早晨起来上学,路上遇到一个人,倒在雪地里,一摸,身体都已经半僵了,便解开自己的绵裘给他穿上,并把他搀扶回自己家里救醒。后来便梦见有神仙告诉他说:“你救人一命,而且是出于诚心,我就派韩琦来当你的儿子。”等到生了琢庵先生,便取名为冯琦。
【点评】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在县学作为秀才的时候,勤奋好学,闻鸡起舞,时节虽是寒冬,仍要早起去县学。由此也可看出,寒窗苦读的艰辛。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苦学故事俯拾即是: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范仲淹断齑划粥,勤学奋进的坚毅精神时时激励着后人。
在此寒冬的早晨,冯琢庵太史的父亲路上遇到一个人,倒卧在雪中,用手摸一下,感觉此人已冻僵了,于是就脱掉自己的衣服给他披上,并把他扶到家中,将其救醒。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后来就梦见神仙告诉他说:你救人一命,出于诚心,我就派北宋文武全才的韩琦作为你的儿子。于是等到生有琢庵时,便取名“琦”。
※※※
※※※
台州应尚书①,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fù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②。明夜当缢死于此③,吾得代矣。”公潜卖田④,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⑤,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fù遂不嫁。其子后归,夫fù相保如初。
【注释】
①应尚书:应大猷,字邦升,号谷庵,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②翁姑:公公和婆婆。
③缢(yì)死:俗称“吊死”。以绳索或其他条状物套在颈项部,用自身体重的下坠力拉紧套在颈项部的绳索引起窒息而死亡。
④潜:秘密地,偷偷地。
⑤类:相似,相像。
【译文】
台州的应大猷尚书,年轻时曾在山中学习。夜里往往有鬼聚集起来大叫,很是吓人,但应先生却并不害怕。有一天晚上听到鬼说:“某人的妻子因为丈夫出门时间很久了不回来,公公与婆婆便逼着她嫁人。明天晚上她会在这里上吊而死,我终于可以被人替代而再入轮回了。”应先生便私下把家里的田地卖了,得到四两银子,便伪造了那位丈夫的家信,把银子寄给他家。公公婆婆看到信后,因为笔迹不同,所以有些怀疑。但又觉得:“书信可能有假,但银子一定不假,想来我儿子一定还活在世上。”于是便不再逼儿媳fù改嫁了。后来那位丈夫回了家,夫妻二人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
【点评】
浙江台州的一位应尚书,壮年的时候在山中读书。当时的教育机构,如书院,多设立于环境清幽的山林名胜之地,远离车马的喧嚣。山中晚上常有群鬼叫啸,非常吓人,但应尚书并不害怕。有天晚上他听到有鬼说:“某个fù女因为丈夫久出未归,公婆便逼她改嫁,但她不从,明晚将在这里上吊而死。我终于找到替身了。”从后面赠银一事可以看出,这位fù人的丈夫应当是外出谋求生计。而由于古时通讯不便,一走便音讯杳然,生死未卜,公婆只好让儿媳改嫁。古代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无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