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载,此妄念能搅动平等之真如海,而现出万象差别之波浪,若能远离,则得入觉悟之境界。所以说妄念是我们心中不断升起和牵扯的念头。念念不断、烦恼无尽。如果能追溯到烦恼妄念产生的源头,我们定会会心而笑,因为原本是空无一物,庸人自扰之。
※※※
※※※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①,即要妄想②,亦无可妄想。”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③。”
【注释】
①定数:一定的气数、命运。谓人生世事的吉凶祸福皆由天命或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决定。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宁前愚而后智,先非而终是?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而谬生妍媸?”
②妄想:不切实际的打算。
③凡夫:佛教认为,迷惑事理和流转生死的平常人为“凡夫”。
【译文】
我说:“我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生与死、得意与失意,都各有天定,即使想要妄想,也没有什么可以妄想的。”云谷禅师说:“我把你当作豪杰来对待,你原来却只不过是凡夫俗子。”
【点评】
了凡先生说,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孔先生所推算论定,一生的得意和失落乃至生死大事,都有了定数,且二十年来没有丝毫差错,起心动念岂非枉然。生死问题历来是世人思索的问题。《六祖坛经》中五祖弘忍曾经谓其门人“世人生死事大”,并让他们运用般若智慧观照自我本xìng,作偈了脱生死,并有了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以及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两首名偈。一旦连生死都已算定,那生命也就失去了很多意味。了凡先生已经被算定在五十三岁时终了此生,一生平平淡淡、没有过失,为命所缚,不得半点自在,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凡夫。
因为了凡先生能三天三夜不动妄念,云谷禅师以为他是智慧了脱了的,所以云谷禅师笑道:“我原本将你认定为豪杰丈夫,却没想到原来是个凡夫俗子。”佛教中的丈夫指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者。人中之最胜者为丈夫。佛身所具之三十二相,即称大丈夫相,或大人相。佛乃人中之雄,故亦称大丈夫。“调御丈夫”即是佛的十号之一,意指可化导一切丈夫的调御师。调御一切可度之丈夫,使他们发心修道。凡夫则是没有悟道的人,《六祖坛经》中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是凡夫还是做佛、做豪杰丈夫,都在一念之间,即看是否能明心见xìng,顿悟成佛。所以凡夫也能成为豪杰,豪杰也会沦为凡夫。《六祖坛经》中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则有无边无量罪。”六祖慧能初见五祖弘忍时,身穿少数民族的衣服、目不识丁,被人目为“獠”,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个还未出家,且在马棚舂米的人却从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在见地上胜出当时的上座师神秀,最终继承衣钵,成为六祖,弘化一方。
※※※
※※※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①,终为yīn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注释】
①心:这个“心”是妄想心。佛教所说的“妄想心”与“妄念”、“妄执”等同义。“谬执不真,名之为妄。妄心取相,目之为想”。
【译文】
我问他原因,他说:“人都不可能没有妄想之心,于是终究被天地所束缚,那怎么能没有定数呢?但是只是凡人有定数;最好的人,定数本来无法拘束他;非常坏的人,定数也仍然拘束不住他。你二十年来的生活,都被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