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更动,岂不是一个凡夫俗子!”
【点评】
对于云谷禅师的讥笑,了凡先生忙问其故。云谷禅师说:人不能没有妄想心,人无法避免自己起心动念,即以虚妄颠倒之心去分别诸法之相。由于心的执着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产生谬误的分别。《楞伽经》中说:“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又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xìng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人心念的妄想实在是作茧自缚,辗转生成无量无边烦恼,反而使得原本清净的心xìng陷入命运的流转,为命运所拘。怎样才能使得自己不囿于定数?其实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会被生命定数拘束住而无法超越。没有妄念的人堪称英雄豪杰,他们是能超越命运的。正如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等,有善恶等级之别。众生由其未尽之业,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称为六道轮回。而佛陀是智慧解脱,跳出六道轮回的。
云谷禅师接着说:极善的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渐增长,所以他的命运就不是定数;极恶的人,其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着他的造恶而日趋折损,所以他的命运也不能被算定,这一切都要看他们的造业。而了凡先生自从被孔先生算定命数以后,二十年来完全没有做任何努力而为命运所拘,不曾转动命运丝毫,实为命数所转。说到这个“转”字,《六祖坛经》中有一段记载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一些启迪,说唐代有位僧人名号法达,七岁出家,常常念诵《法华经》,已经念诵《法华经》三千部。于是便来参访六祖慧能,态度十分傲慢和自负,而慧能大师却一语点破他,说他是“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法达顿然悔悟,感激悲泣,知道自己从过去到现在实在是没有转动《法华经》,而是被《法华经》转动了,诵经陷入了执着的心念,行为流于事物的表相。这就是有名的“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只有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才能够转得经文,如果口诵经文而心不能行其义,其实是被经文所转。了凡先生为命数所拘,心不能转物,不能有丝毫动弹,所以云谷禅师说他是个标准的凡夫。《孟子尽心上》也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整日里如此作为却不知其所以,习惯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生都从这条大路上走过去,却不了解人生之道,这样的人是一般的人。在还未遇到云谷禅师之前,了凡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却不知所以然。
※※※
※※※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①: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②,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注释】
①教典:佛教的经典。
②妄语:佛教所说的十恶之一。就是以欺他之意,作不实之言。
【译文】
我问他:“这样说来,定数是可以逃避的吗?”他说:“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由我们自己设定的,福也要向自己来求。这是诗书中所说的,确实是明理的训诫。我们佛教经典中说:求取富贵的就能得到富贵,求取男女后代的也一定能得到后代,求长寿的人也能得到长寿。说谎是佛家的大戒,佛祖与菩萨怎么可能用谎话骗人?”
【点评】
了凡先生听了这番话以后,向云谷禅师请教:“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是由我们自己造作的,与别人不相关;福报是要自己去求来的。《诗经大雅文王》中有:“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说的是我们应当牢记祖先而不要遗忘,努力进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