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鞑子来到阳平关。

    阳平关号称汉中天险,乃是拱卫汉中的屏障,又名白马城。三国时期,名声极为响亮,可是后来,渐渐衰落,原因在于,当年蒙古人攻打汉中,在阳平关展开血战,死伤惨重,但最终还是攻破阳平关。蒙古人一向痛恨城关,恨不得把天下的城池都拆掉才好呢,所以,蒙古人攻取汉中之后,并没有修缮阳平关,还进而给破坏了一番。到了明朝,因为天下一统,外有长城,阳平关又距离京师很远,也就没有太过照顾。以至于,现在根本称不上什么险关。

    皇太极被以为,到了阳平关,会有一场激战,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敌人都没看到,就连阳平关,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雄壮。没人守关,自然最好,鞑子继续向东,不曰来到汉中,将汉中城团团包围。皇太极先是劝降,汉中守将岂肯投降,他撤回阳平关的兵马,目的就是死守汉中。

    见汉中城拒绝投降,皇太极大怒,下令攻城。明军坚强死守,军民上下一心,不管鞑子是驱民攻城,还是炮击也罢,都毫不畏惧。鞑子炮火有限,甚至不及汉中,数曰下来,也难撼动汉中分毫。

    见久攻不下,皇太极也没了继续攻打的心情,粮草有限,谁有功夫在这和你穷折腾。反正可以绕过去,不打你就是。皇太极下令,不搭理汉中城了,继续向东,前往金州。过了金州,便是郧阳,只要踏破郧阳城,前面就是襄阳城。

    *******************************************************再说岳肃,在鞑子离开长安,西进天水的时候,就得到长安的汇报。岳肃马上断定,这是鞑子要去汉中,然后过金州,打郧阳。虽说自己已经下令,让郧阳方面,做好战斗准备,又调兵前去增援,但岳肃仍然有些不放心。因为,最后的决战,就在这里。

    岳肃下令战船起航,从黄河进入渭河,渭河就在陕西,离长安都不远,从渭河再进入双江,双江可通汉中,如果正常从水路进军的话,岳肃的大军,甚至要在鞑子之前,赶到汉中。但是岳肃故意放缓速度,只是派人给汉中守将传令,撤掉阳平关的防御,死守汉中,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守住。所以,在鞑子路过阳平关的时候,没有遇到一名守军。

    鞑子见攻不下汉中,弃汉中前往金州,岳肃的水师,是随后赶到汉中。岳肃将吴如梦的山东兵马留下,让他汇合汉中的兵马,建造石头城。石头城北起老君山,中间与汉中城相连,汉中城以南,到双江,同样建造石城。石城也不用砌的四四方方,其实就是一道城墙,厚度要够,高度也要够,堵死这条路,鞑子想要回来,便难如登天。

    在石墙没有砌成之前,派重兵在前扎营,以防鞑子返回。岳肃下的是死令,不管如何,也要挡住鞑子,否则的话,四品以上官员,不分文武,格杀勿论。

    汉中知府,守城副将,还有吴如梦一下子都傻了眼,随后不说别的,马上着手干活,调拨人手,建造石头城。岳肃继续顺江东进,速度还是很慢,一直保持在鞑子后面。没多久,岳肃得到消息,金州失守,鞑子继续东进,前往郧阳。岳肃这时,才加快行军速度,不曰来到汉江。

    汉江就在郧阳东面五十里的地界,从这里弃舟登陆,岳肃率军三万,赶往郧阳。一路之上,可以看到郧阳两侧,是山连山、岭连岭。郧阳以北是四方山,直接连到汉江,郧阳以南是牛头山,和神农架相连,这么多大山围绕,只有郧阳一条路可走,只要守住郧阳,鞑子便是瓮中之鳖。

    傍晚时分,岳肃抵达郧阳,郧阳副将与渝城总兵秦良玉出城迎接。秦良玉的年岁不小,但也是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她怎么会到此,还不是因为岳大人,一预料到鞑子会从攻打郧阳,第一时间,就派人到渝城调秦良玉前来助战。

    秦良玉是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