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之大,何处不可容身,你写信让杨家生把他们全部接来云南生活,不就行啦!”杨文远主意随决。

    帝王之家好办事,第二天,梁王即下令在王府卫军大校场内盖了两进院,头一进院是客厅c练武厅c学员住舍,后院是杨文远一家的住院。在围墙上开了个大门,门上挂‘王府武卫教习所’金字匾。在院里修了‘梅花桩’c沙坑等练武设施。在迎门的影壁上写明:“教习所是王府培训护卫c领兵将校的场所,由中原杨家将任教头。本所还招收年龄在六——十二岁的男c女幼童为徒弟,云云。在教习所筹建期间,杨文远夫妇又抽空去了一趟苗洞,一是看望舅父李妙龙,二是看望任金童叔叔,任金童十分赞赏杨文远的开门立派举措,派自己的二孩子任彪,二儿媳朗珠玛c出任教头,助杨文远训徒。

    两个月后,教习所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张。梁王亲自剪了彩,二十名王府子弟兵,十名青年卫军,在身穿武士服的杨文远师傅带领下向祖师爷杨衮的画像叩过头c向杨文远师傅,任彪师傅c梁燕师母c朗珠玛师母c杨凯大师兄c杨婉师姐见过礼,仪式就算完成。

    教习所从早到晚的哼哼!哈哈!的练功声,引来不少围观者。有不少富豪人家送子弟来拜师,杨文远挑了六名资质好的男童c四名女童做终生弟子。三年过后,第一批军中学员,已可出师,经过出师较艺,梁王十分满意。杨文远把其中四名有培养前途的学员,收为‘记名弟子’叫他们隔十天再来所一次,分授杨家刀c枪c箭绝技。

    消息传到点苍山,莫家堡的堡主‘莫家发’亲来韶通拜见杨文远,请求把‘教习所’搬到点苍山办。杨文远也担心长期为梁王府培养军事人才,会引起朝廷猜忌,就把自己的意思告之梁王,梁王同意教习所迁往点苍山,答应马上派人去购地盖新校舍。莫家发道:“不劳王爷费心!草民已把训练场所c各种设施建成了,只须诸教头人去即可!”原来,莫家堡投资把云雾峰的朝天观进行了扩建,要把训练场所搬到朝天观。

    教习所搬迁后,梁王府又送了四十名学员,莫家堡也送了十名子弟,任金童家送了四名子弟,李苗龙的苗洞亦送了十名子弟。徒弟多了,杨文远觉得忙不过来,就邀请朝天观的安道长c莫家兄弟来帮忙,梁燕也恳请师傅‘滇池仙姥’,大师姐任彩红出山帮忙。

    又过了一年,柴潜谢世,传位给儿子柴瀛,柴瀛为了给姐姐c姐夫一个名正言顺的社会地位,除费用照付外,将教习所改成民间组合,就叫‘点苍门’。杨文远与诸教头商议后,派门下弟子到少林寺c武当山c青凉寺c丐帮等各大江湖门派送请帖,邀请派人参加立派观礼。各门派出于对杨家的敬慕,纷纷派遣帮中的重要人物前来祝贺。三个月后,在十多家江湖门派的见证下,‘点苍门’正式成立。杨文远出任掌门,滇池仙姥,安道长为门中护法长老;莫家发c莫家达c任彩红c莫家兴c任彪c朗珠玛c柴燕合称‘点苍七英’;门下男女弟子八十余人。从此,杨文远这一枝就定居在点苍山,暂时不提。

    回头再说杨亜男。杨文远决定在‘韶通府’做王府教头时,派专人到‘火塘寨’送了封信。令杨家生夫妇c亲到登州护送杨亜男母子来云南居住。杨家生到了登州,给杨亜男讲了杨文远的意思,杨亜男道:“前不久我接到宗勉叔的来信,知道他一家已在古阳安居乐业,希望我们母子去古阳住。我想,我们老杨家现在分成几枝,宗兰叔在三元c宗勉叔在古阳c文远在云南,我母子如果也离开火塘寨,河东老杨家就没人了,这不行!我可以随你们夫妇回火塘寨,咱们那里也不去!就守着老家,看护祖坟。怀玉他爹还没过十周年,我怎么能丢下他一人孤零零在此呢?现在怀玉还小,等他长大了,他想去哪里,我就不管了!”杨家生道:“我与家育也希望夫人与小少爷留在火塘寨,不然,我们守着空府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