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
云: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大 意
三才指天、地、人。本章从更广阔的范围对孝加以阐述:孝是自然规律
的体现和精髓,也是人的行为准则。人间盛世,无不是取法天地之规律并加
以利用而后出现的,先王之世就是如此。这种把孝扩大化的做法显然是庸俗
和不准确的,这是需加注意的地方。
章末之诗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公、侯、
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
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
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
四国顺之。’”
大 意
本章阐述以孝治国的好处。文中首先举出昔日贤明之君以孝治国的经
验,指出这样做可以得天下欢心,“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活人和亡
灵都各得其所,于是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文末所引,出自《诗经大雅抑》。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xìng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
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
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xìng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
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
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
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
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大 意
本章分为二个部分,自“曾子曰”至“又何以加于孝乎”为第一部分,
自“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以下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圣人的最
高德行是孝。文中举周公为例,认为周公能令后稷配天、文王配上帝,因而
四海来祭,这是无以复加的孝,也是圣人之德的最高表现;第二部分讲述圣
人以孝治国的道理。圣人用孝的尊亲之义教导天下人敬爱其君,因而其政成,
其国治,这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如不以爱亲敬亲教导人民,就会出现悖德
悖礼之事,百姓就失去了准则。这种离善就恶的做法,即使取得成功,君子
也不会看重,因为君子具有“言思可道”等一系列符合孝的品德,他们以这
种品德教化人民,治理国政。
引诗出自《诗经国风曹风鸠》。
纪孝行章第十